当前,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肿瘤等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患病率逐年增加且呈“年轻化”趋势。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需要终身治疗,庞大的慢病人群也给公共医疗负担带来巨大的压力,因病致贫的问题越来越突出,已成为当前危害人们健康、影响人们生活质量的主要社会问题。目前,我省慢性病防控工作还存在一些问题:缺乏必要的政策支持;基层防控人员的待遇问题;慢性病管控队伍力量薄弱;缺乏以政府主导的全社会慢性病防控工作的氛围。
建议:
1、慢病防治要全社会共同参与。慢病防控工作是全社会的责任,需要各级政府、医保部门、医院、医务人员、患者等社会各界共同努力,推动慢病防控。政府应把慢病防控作为关注民生的重要工作来抓,以进一步提高我省人民的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
2、制定配套的医保政策。今年城镇医保和新农合的整合对提高我省人民的健康水平非常有利,建议医保部门针对参保人员的不同年龄设计不同体检方案,分层管理健康问题,做到未病先防,有病早治,阵线前移。对致残的重大疾病应该制定重大疾病的保障额度,使参保人不会因为重大疾病而放弃治疗或因病致贫。
3、发挥社区和乡级卫生院医生在慢病防控方面的作用。开展社区及乡级医疗机构进行慢性病防控是慢病防控的最佳途径。建议政府对慢性病防治工作要制定切实可行的政策,引导社区及乡村医生主动走进社区和村庄,指导群众采用健康生活方式,加强健康管理和登记,及时发现、及早诊断,提高病人依从性,提高社区及乡级慢性病防控管理水平。
4、加强基层医生培训,提高慢病防治内涵。建立一个由政府主导、多部门合作、全社会参与的工作机制及立体化的慢病防治网络,加强标准化培训,提升基层慢病诊疗水平,提高慢病防治内涵。制定社区医生、乡村医生的管理培训制度,通过三甲医院与基层对接,以上带下,确保广大基层医生获得最好的技能培训, 提高基层医生慢性病防控管理水平。
5、解决基层医生待遇。建议我省参考国家和其他省份情况,制定适合我省的基层医生待遇政策。根据社区和乡级医生管理慢病人数、随访人数、管理病人是否续约、慢病的发病率、健康讲座场次等评价指标,制定一系列管理流程、考核标准、监督机制和激励机制(即绩效考核办法和绩效工资)。
6、通过网络进行健康教育宣传,提倡健康的生活方式。充分发挥网络作用,促进慢病防治。建议政府加大投入,普及网上医疗,各级医院医生通过网络平台把疑难病症转到相应的医院,充分发挥网络对慢病防控的作用,普及慢病健康教育、提倡健康生活方式,降低慢病发病率。
责任编辑:魏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