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公众号
APP下载

首页 > 政协工作 > 提案工作 > 提案展示

推进林业生态文明,构建生态安全屏障

时间:2017-08-16 22:51 来源:河南省政协网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加快林业发展践行五大发展理念,是新常态下转型的重要环节,是构建生态安全屏障的重要支柱,是建设美丽河南的重要内容。

一、我省林业生态存在的问题

1、生态建设任务繁重。根据第八次全国森林资源清查结果,我省森林面积在全国列第22位,人均森林面积为全国平均水平的1/4;森林覆盖率在全国排名第20位;人均森林蓄积为全国平均水平的1/6;森林资源分布不均。

2、资源保护压力加大。随着我省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深入发展,生态空间受到挤压,林地、森林、湿地和野生动植物资源保护的任务和难度越来越大。

3、林业产品供给能力不足。森林、湿地等自然生态系统的生态产品供给和生态公共服务能力相对较弱。森林公园等森林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生态体验设施缺乏。经济林经营管理水平较低,绿色、有机生产体系不健全。木材供应能力严重不足,林业巨大的生产潜力没有充分发挥。

二、林业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措施建议

1、强化森林资源保护。将林地、湿地保有量等指标纳入市县科学发展综合考核评价体系,建立严格的林业生态红线管控机制。推进全省林业生态资源统计监测核算能力建设,在全省重点生态区域建立森林、湿地系统定位观测站,构建林业生态监测信息发布体系,开展林业应对气候变化工作。

2、实施森林质量精准提升。按照因地制宜、分类施策、造管并举、量质并重的森林可持续经营原则,强化系统管理,实施科学经营,加快培育多目标多功能的健康森林。

3、提升森林产品质量。充分挖掘林业产业在绿色发展中的优势和潜力,发展特色产业,扶持新兴产业,提升传统产业,打造产业品牌,优化产业结构,壮大产业集群,推进林业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4、完善生态补偿机制。各级政府要视财力情况逐步提高生态公益林补偿标准。推进对重点生态区位生态补偿试点,探索经济补偿制度。完善森林保险制度,逐步提高森林保险投保保额和各级财政商品林保险补贴比例。

5、推进林业公共服务。

首先,开展中原森林城市群建设。加强城市之间的绿化,建设连通山系、水系及重要交通干线的森林和林带,形成片、带、网相结合的网络化格局。进一步推进国家森林城市建设,使城市森林、绿地、水系、河湖、道路形成完整的生态网格。搞好城市周边绿化,推进森林乡镇、森林村庄建设。建设林水相依、林地相依、林居相依的城市森林复合生态系统。

其次,着力建设美丽乡村。按照道路林荫化、庭院花果化的要求,房前屋后见缝插绿,田间地头造林增绿,实现村庄绿化靓化,形成沿河风景林、房前屋后花果林、村中空地休憩林、村庄周围护村林的美丽乡村绿化格局。

再次,加快推进生态保护脱贫。加大林业重点生态工程在贫困地区的实施力度,通过森林湿地管护补助、退耕还林补助、营造林投资补助、生态补偿等林业补贴方式,让有劳动能力的部分贫困人口就地转为护林员、防火专业队员等生态保护人员,通过保护生态稳定就业。鼓励引导贫困农民利用当地生态资源,大力发展特色经济林、森林旅游等绿色产业。加强技术推广和技能培训,提高贫困人口有效就业和自主创业能力素质,拓宽林业特色产业扶贫的路径。

最后是大力繁荣生态文化。丰富和完善生态博物馆、科技馆、标本馆和植物园、树木园、野生动物园等生态文化载体,加强生态文化传播体系平台建设。加强生态价值观教育,以植树节、森林日、湿地日、荒漠化日、爱鸟周等重要节日为契机,集中开展主题宣传教育活动。积极开展“国家生态文明实验区”“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生态文明示范工程试点市(县)”“生态保护与建设示范区”“全国生态文化示范县”“林业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建设。

责任编辑:魏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