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十次党代会提出了“加快建设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区,增强根亲文化、古都文化、汉字文化、功夫文化等中原文化影响力”的重要部署。我省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汉字文化特别是字(辞)书文化资源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资源。近年来,我省实施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战略,打造了一批文化品牌,建设了中国文字博物馆、许慎文化园等一批重点项目,但在汉字文化特别是字(辞)书文化开发方面,仍需要进一步加强。为此,建议我省在许慎故里漯河市建设中华字(辞)书博物馆。
在漯河市建设中华字(辞)书博物馆,是贯彻落实省十次党代会精神的重要举措和有效抓手,有利于集中展示中华字书、辞书的成就和风韵,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提升民族向心力和凝聚力;有利于深入挖掘、充分发挥河南厚重的历史文化资源优势,提升河南文化软实力、影响力和竞争力;有利于发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和引导作用,提升人民群众的文化修养和整体素质,促进经济、文化、社会可持续协调发展。
建议:
1.发挥优势,主动作为。规划建设中华字(辞)书博物馆,并将其列入全省文化建设重点项目。对其规模、选址、功能定位等进行科学论证和规划。建议选址在字书发源地漯河市,功能与中国文字博物馆实行差异互补,规模设计应比中国文字博物馆更加丰富,以在我省汉字文化中形成北有安阳、南有漯河的格局。
2.成立机构,抓好实施。建议由省直有关部门牵头,成立中华字(辞)书博物馆筹建机构,抓好项目的立项实施规划,并整合项目、资金、人才、政策等各类资源,积极指导漯河市推进项目实施。
3.建好平台,打造品牌。全面收集我国古今现存的字书、辞书,加大字书、辞书文化研究和开发力度,突出中原文化、汉字文化特色,突出字书、辞书特色,突出语言特色,和安阳中国文字博物馆实行差异化发展,把中华字(辞)书博物馆建设成为展示字书文化的平台、研究辞书文化的阵地和对外交流合作的窗口,真正使河南的汉字文化在国内外产生更大影响。同时,充分挖掘字书文化内涵,积极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着力打造中原文化新品牌。
4、强力支持,积极上报。建议我省在安排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区建设项目资金及其他文化发展基金中,对该项目予以重点倾斜支持;并建议省有关部门积极与国家相关部委对接,争取国家有关部门支持此项目建设,努力成为国家级的文化项目,并在项目资金上给予大力支持。
责任编辑:魏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