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校园暴力事件频频见于报端,且呈愈演愈烈之势。据教育部相关统计,2016年5月至8月,已上报的校园伤害事件有68起。据最高人民法院统计,近30年中国校园暴力事件呈连年上升趋势。校园暴力事件不仅破坏教学秩序,干扰学习生活,而且严重危害学生的身心健康和生命安全,给家庭和社会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
校园暴力事件屡禁不止且愈演愈烈,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第一,网络、电视、媒体的渲染是校园暴力产生的重要原因。随着经济转型发展,网络、电视、媒体中多种文化的渗透,加之开放程度不断加大,国外多种负面价值观与我国固有价值观错综交杂,致使未成年人的社会化程度畸形发展。第二,法制不健全,青少年校园暴力犯罪成本低。司法部门针对校园暴力事件的处理缺乏法律依据,致使许多校园暴力事件判罚力度,达不到震慑效果。第三,家庭教育缺失。由于长期计划生育政策及社会观念转变,“独生子女”式的社会结构已深入人心,溺爱过度、放任不管,家庭不健全或父母常年外出务工,均会致使孩子心灵不健全,诱发校园暴力事件。
建议:
一、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修改相关法律条文,将承担刑事责任的年龄提前,对犯案青少年加大处罚力度,以达到震慑效果。完善相关法律条文,加大监管力度,对夹带有暴力、黄色视频、音频等相关文件的网络、电视、媒体及相关传播者进行大力度惩戒,减少其对青少年的腐蚀。
二、大力加强法制宣传与教育。将法制教育纳入学校校本课程,同时鼓励各学校邀请法制领域专家学者到学校进行法制宣传与教育。一方面,教育青少年在受到校园暴力伤害时懂得自卫并用正确的方式解决;另一方面,杜绝校园冷漠,使学生在看到校园暴力发生时积极举报,减少校园暴力事件的发生。
三、强化家庭教育。相关职能部门应当积极对未成年人父母或监护人进行家庭教育指导,开展家庭教育培训,引导家长以身作则,与孩子及时沟通,疏导孩子的不良情绪,做好对孩子的监管工作,树立科学的家庭教育理念。
四、成立防暴力组织。出台文件,积极鼓励民间成立公益性的防暴力组织,并给予一定的资金支持。防暴力组织可由教师、家长、心理医生等社会各界人员自发组成,成员致力于保护受到校园暴力伤害的孩子,护送他们前往学校、陪伴他们出庭作证、给他们相应的心理咨询与安慰,使受暴力侵害的孩子体会到关心与爱护,一定程度上预防并减少暴力事件再次发生。这一做法在美国、加拿大、德国等国家已有实践,且被广泛认可。
责任编辑:魏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