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公众号
APP下载

首页 > 政协工作 > 提案工作 > 提案展示

关于着力提升我省绿色发展水平的提案

时间:2018-05-16 00:00 来源:河南省政协网

中共十八大以来,我省经济社会发展取得重大成就,生态文明建设持续推进,环境治理不断加强,生态环境状况得到明显好转。但由于长期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的影响,导致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结构矛盾突出、创新能力不强、发展质量不高等矛盾逐步凸显。2016年我省万元生产总值能耗为0.57吨标煤,分别是广东、江苏的1.4倍以上;氮氧化物、二氧化硫、一次PM2.5超载率分别为50%、78%、130%,地表水劣V类水体占19.1%,单位耕地面积化肥使用量接近全国平均水平的两倍;2016年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仅相当于全国平均水平的77.4%,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比全国平均水平低9.8个百分点,研发投入占GDP的比重不到全国平均水平60%。在2017年12月我国首次公布的绿色发展指数中,河南在31个省(区、市)中排名第22位,其中资源利用指数、环境治理指数、环境质量指数、生态保护指数、增长质量指数、绿色生活指数分别排在第15、12、26、24、17、10位。公众对生态环境满意程度排在第26位,与环境质量指数高度相关。

为此,建议:

一要着力推进高质量绿色发展。坚持新发展理念,按照高质量发展、绿色发展的要求,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乡村振兴战略,着力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加快建立完善绿色生产和消费的法规制度和政策导向,推进绿色低碳循环发展。构建市场导向的绿色技术创新体系,加强产业上下游间衔接与耦合,发展绿色金融,壮大节能环保、清洁生产和清洁能源产业。推进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推进资源全面节约和循环利用,实施节水行动,降低能耗、物耗,实现生产系统和生活系统循环链接。倡导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反对奢侈浪费和不合理消费,开展创建节约型机关、绿色家庭、绿色学校、绿色社区和绿色出行等行动。

二要着力解决突出环境问题。坚持全民共治、源头防治,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持续实施大气污染综合防治行动,推进清洁生产和节能减排,严控多种大气污染物排放量,打赢蓝天保卫战。加强水生态保护,实施流域环境综合治理和系统整治,强化水源涵养区生态保护。加大土壤污染管控和修复力度,逐步减少化肥农药使用量,加强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打造美丽健康宜居乡村。加强固体废弃物和垃圾处置。实施矿山生态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提高污染排放标准,强化排污者责任,健全环保信用评价、信息强制性披露、依法严惩重罚等制度。加强环境与健康综合监测与风险评估,加快解决损害群众健康的突出环境问题。

三要着力加强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以“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和环境准入负面清单”为手段,强化空间、总量、准入环境管理。实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构建生态廊道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网络,提升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加快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城镇开发边界三条控制线划定工作。实施新一轮生态省建设,开展国土绿化行动,推进石漠化、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强化湿地保护和恢复,抓好海绵城市、生态园林城市建设。实施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重点地区防护林等林业生态工程。加快构建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建立市场化、多元化生态补偿机制。

四要着力提高生态环境治理能力。加强对生态文明建设的总体设计和组织领导,完善生态环境管理制度,推动制定和实施跨部门生态环境保护政策措施,构建政府为主导、企业为主体、社会组织和公众共同参与的环境治理体系。大力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基础研究和科技攻关,加快推进生态环境监测网络体系建设,定期对生态环境风险开展全面科学的调查评估,加强对苗头性、倾向性、潜在性生态环境问题的预研预判。切实加强生态文明建设领域统计和监测的人员、设备、科研、信息平台等基础能力建设,加大财政支持力度,增加指标调查频率,提高数据的科学性、准确性和一致性。制定针对省辖市党委政府的生态文明建设目标评价考核办法,定期公布各省辖市的绿色发展指数。加大资源环境基本国情和生态环境保护政策宣传力度,及时准确披露各类生态环境信息,保障公众的知情权和监督权,调动全社会参与生态环境保护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责任编辑:魏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