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公众号
APP下载

首页 > 政协工作 > 提案工作 > 提案展示

关于大力扶持我省医药产业快速发展的提案

时间:2018-05-17 00:00 来源:河南省政协网

十九大报告明确要求实施健康中国战略。医药产业是支撑发展医疗卫生事业和健康服务业的重要基础,是具有较强成长性、关联性和带动性的朝阳产业,大力发展医药产业,对于推进健康中原建设、培育经济发展新动力、决胜全面小康具有重要意义。

河南是一个医药大省,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医药产业发展,近年来,先后出台了《河南省中药材保护和发展规划(2016—2020年)》《河南省促进医药产业健康发展实施方案》和《河南省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2016—2030)》等一系列政策举措,推动了河南医药产业快速发展,2016年全省规模以上医药工业主营业务收入2248亿元,同比增16%,位居全国第五位。

河南省作为医药大省,但并非医药强省。主要原因有:一是产业结构不合理。现有药品生产企业302家,其中化学制药企业有124家、中药企业有158家、生物制药企业有7家,整体上仍以化药和中药生产为主,其中中药占全省药品生产企业数量52%,但主营业务收入仅占全省药品生产企业的30%左右,总体效益不高;而作为全球迅速发展的生物制药发展较慢。二是创新能力不强。近年来新药仿制药申报数量每年只有20个左右,在全国处于中游水平,与医药大省发展不相适应,未来发展后劲不足。三是豫药知名的企业和名牌不多。虽然有辅仁药业、华兰生物、羚锐制药、宛西制药、太龙药业等知名企业和一些品牌产品,但整体豫药名企和名牌产品不多;企业规模不大,产值过10亿元的企业不多,产值超过亿元的产品也不多。四是质量管理水平有待提高。药品质量安全问题时有发生,中药材质量问题较多。五是人才缺乏。制药行业作为高技术行业,特别是缺乏具有药业精神的企业家和专业技术人才。

未来5到10年,是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关键时期。作为医药产业大省,如何培育发展新动能,推进供给侧结构改革,获取未来竞争新优势,特提如下建议:

一是作好顶层设计,加强行业引领。建立联席会议制度,统筹落实《中医药法》《河南省中药材保护和发展规划(2016—2020年)》、《河南省促进医药产业健康发展实施方案》和《河南省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2016—2030)》各项政策措施有机结合,形成政策叠加优势,补齐短板,协调推进,为医药产业发展切实做好顶层设计。

二是鼓励创新,加快结构调整力度。在资金、技术、服务等方面支持企业新药研发,出台新药和技术改造奖励政策。完善创新环境,推动政产学研用深度融合,加强原研药、首仿药、中药、新型制剂、高端医疗器械等创新能力建设。加快推进化学药及生物制药研发,鼓励企业开发基于经典名方、院内制剂与成分清楚、疗效确切的中药新药,提升长效、缓控释、靶向等新型制剂技术水平。重点开发仿制市场潜力大、临床急需的国外专利到期药品。运用数据库、计算机筛选、互联网等信息技术,建设医药产品技术研发、产业化、安全评价、临床评价等公共服务平台。

三是政策扶持,加大对骨干企业重点扶持的力度。政府相关部门出资引导设立混合型医药产业发展基金,支持河南省“双百”企业实施产业并购,提高产业集中度,打造我省医药企业航母;大力扶持生物医药、化学制药,鼓励发展医药文化旅游产业及医疗养老、健康养生产业;优化资源配置,在土地供应、税收减免、财政专项补贴、贷款贴息、专项奖励等方面加大政策优惠力度,鼓励企业实施产业升级,扩大产业规模。大力支持我省名优产品和近年来开发的新药产品进省级医保和基药增补目录。减政放权,鼓励和支持药品文号转入,支持企业进行药品一致性评价,对医药企业资产重组、新厂建设、厂址搬迁等事项,依法开展合并检查、并联审批和适度豁免。支持企业推广新技术、新工艺应用,不断提高医药产业的自动化、信息化、智能化制造水平。

四是加强监管,加快豫药质量提升行动。加快质量升级,提升竞争力。强化医药企业质量安全第一责任人意识,落实业质量主体责任。严格执行新版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完善全生命周期和全产业链质量管理体系,健全药品安全追溯体系。按照“四个最严”,实施源头严防、过程严管、风险严控,严把药品质量安全。实施“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专项行动。打造豫药品牌,加强对豫药品牌的整体塑造,支持医药企业争创中国名牌产品、中国驰名商标、河南省著名商标和河南省名牌产品,鼓励企业使用地理标志产品。

五是培育引进人才,提升专业人员素质。完善人才培养机制。一是将医药产业急需紧缺专业人才列入全省人才重大工程,进一步细化完善医药产业人才管理办法。二是对引进药品研发、创新、生产、质量管理等方面的高层次海归专家和外籍专家给予政策支持和生活补贴。对高层次人才提供良好的工作和生活环境,防止医药研究人才的流失。三是大力培养创新型研究人才和实用人才,采取“订单式”人才定向培养机制培养技术工人。

责任编辑:魏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