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乎在一夜之间,我省城市的街头巷尾尽被共享单车“攻占”,共享单车因其便捷环保、便宜和灵活,受到了人们的青睐。这一新兴的出行方式能为市民带来许多便利,使用共享单车,是解决“最后一公里”问题的理想方案。开车怕堵,走路嫌累……在纠结于选择何种交通方式时,市民有了共享单车这一更便捷的选择。自行车作为一种短距离出行工具,也有助于城市“慢交通”系统的搭建。搭配步行或者公交车、地铁等交通方式,共享单车可用作换乘接驳,这不仅节省了市民的出行成本,还对城市的低碳、绿色和可持续发展有不可忽视的推动作用,共享单车的存在是很有必要的。不过,当它落户城市之后,单车的运营、停放、维护等一系列问题也接踵而至:共享单车随意停放、占用人行道;共享单车被人挂上树、被小偷盗窃、被恶意破坏;骑共享单车摔伤,找不到人赔偿;共享单车过度投放,堆积如山,影响市容。另外,共享单车扫码计费,还需要事先缴纳99元—299元不等的押金。对于电子计费和一次性交的押金,很多市民都有“计费会不会有误”、“押金返不回来怎么办”的担忧,在使用单车时“望而却步”。除此之外,共享单车成天暴露于日晒雨淋之中,其租用过程中发生的质量损坏、遗失被盗的责任界定问题,也是市民的一大使用顾虑。
总之,共享单车的兴起是有利有弊的,促进共享单车的良性发展,不仅要依靠市民公共道德意识的提高,更离不开相关部门的制度规范。因此建议:
1.制定河南省城市共享单车管理条例,加强共享单车管理。
2.建立第三方协助平台,将押金存入平台账户,便于押金返还。
3.由城市管理、公安部门划定停放地点,设定投放数量,设立电子围栏。
4.对于乱停乱放、损坏共享单车的行为,要和使用者的个人信用挂钩,鼓励企业建立个人信用体系和奖惩制度。
5.利用大数据对共享单车使用的热门区域、使用数量进行分析,合理规划投放地点和数量。
责任编辑:魏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