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五”期间,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深入实施民航优先发展战略,郑州民航发展取得巨大飞跃。从“十二五”末至今,郑州机场的年旅客吞吐量从1700万人一跃超过2400万人,跻身2000万机场俱乐部,排名升至全国第13位,年增长率连续两年维持在两位数。这个可喜的成绩与郑州坚持“货运为先,以货带客”的战略方针是分不开的。
2017年,郑州机场年货邮吞吐量已经突破50万吨,首次跻身全球机场前50强,在全国220多个机场中位居第7位。在坚持“货运为先”的发展思路,巩固货运航空枢纽地位的同时,如何寻求自我突破再创佳绩,如何同时提升客运航空枢纽地位,这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机场是构建现代综合交通体系中的重要环节,因此客运航空枢纽的建设无疑是“十三五”期间打造现代综合交通枢纽的重点工作之一。
航空客运枢纽的地位需要稳固的客流支撑,这其中不仅包括吸引更多的外国游客和港澳台同胞前往郑州,并通过各种便捷的交通联运通达省内各地;还包括吸引省内的广大游客充分利用郑州机场的便捷条件走出去。这样“引进来”和“走出去”一方面可以充分发挥郑州机场的基础设施,避免周边城市重复建设、资源浪费,另一方面更有助于将郑州打造为中原地区对外开放的重要门户。
为此,我谨提出以下两条建议,供相关部门讨论和参考:
第一,引进更多直飞郑州新航线,鼓励在郑州设立基地航空。在发展郑州机场航线网络的时候,我们也可以从“引进来”和“走出去”两方面来思考。例如,引进一些全球知名的大中型航空公司,开通的不仅是点对点的新航线,而且通过这些外航的境外枢纽,可以将郑州融入一个更广阔的航线网络当中,也有助于增强郑州在国际上的知名度。而通过鼓励外资或是国内航企在郑州设立基地航空,其带来的集聚效应和规模效应无疑对郑州机场的竞争力和客流量都大有裨益。因此,我建议省委、省政府相关部门研究制定政策,大力引进知名航空公司开通郑州航线,鼓励和扶持外资以及国内航企在郑州设立基地航空。
第二,大力完善多式联运,推动旅游业的发展。发展和完善以机场为中心的多式联运,不仅可以提升现代货运物流的竞争力,更有助于提高旅游交通服务水平,构建以郑州为核心的城市群交通圈,带动本省旅游业的发展。自2016年起,郑州东站至新郑机场站的郑机城铁正式开通,将郑州市区与机场的距离缩短至19分钟车程。这条城铁的开通不仅给郑州的市民带来便利,更可以方便各地游客前往开时和焦作等周边城市旅游。美中不足的是,郑机城铁目前的班次并不固定,每班城铁之间短则间隔半小时,长则间隔一个多小时。相比19分钟的行驶时间,1个小时的等车时间显得过长,降低了旅客选乘的积极性。我建议将郑机城铁的间隔固定在每半个小时班,甚至缩短至半个小时以内。以香港的成功经验而言,与郑机城铁类似的机场快线全程24分钟,每10分钟左右就有一班自中环或机场开出,这一点值得郑机城铁借鉴和效仿。可以想象的是,当郑机城铁变得更加便捷,会有更多旅客搭乘,通过“机+铁”的方式前往省内各地,带动全省旅游业的长足发展。
责任编辑:魏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