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在“以水定城、以水定地、以水定人、以水定产”新的城市规划发展理念下,水资源的命脉性、决定性地位日益凸显。随着2016年国务院出台的《促进中部地区崛起“十三五”规划》和2017年《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支持郑州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指导意见》,要求郑州市要围绕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战略目标,加快建设步伐,全面提升经济发展水平和辐射带动功能。鉴于此,调增郑州市南水北调水量指标,夯实中心城市建设基础,必须要提上议事日程。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通水三年以来,从城市供水实际情况来看,仍然存在取水指标用量分配不均衡,口门分配水量与配套水厂规模不匹配;城镇化发展迅猛,重点发展区域用水矛盾突出,新增用水指标缺口巨大等问题。例如,2017年郑州市南水北调水年实际用量为4.3亿立方米(其中中心城区使用了3.9亿立方米),占指标分配用量的79%,仍有1.1亿立方米的指标没有使用完毕。郑州市刘湾水厂是我省最大的南水北调配套水厂,规模40万立方米/日,而刘湾水厂使用的口门(21#口门)的分配指标只有9470万立方米/年(折合为26万立方米/日)。随着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步伐加快,需要支持郑州加快完善与超千万人口特大城市发展向配套的规划与水资源等要素保障机制。经测算郑州市南水北调分配水量指标在每年5.4亿立方米的基础上,中心城区至2030年至少需要新增南水北调水量指标4.6亿立方米,覆盖郑州市北龙湖组团、白沙组团、滨河国际新城、中原新区、郑上新区、常西湖区域等重点区域,这些组团均为郑州市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核心区域。如此才能让郑州在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新时代河南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谱写中原更加出彩新篇章中发挥“领头羊”作用。
建议:
一、建立我省省辖市统一的南水北调水量指标调配动态管控机制,以盘活存量。进一步优化全市水资源配置,由区域封闭的静态使用变为动态管控,统一办理省辖市内的南水北调取用水许可,在总量控制前提下,遵循城市供水的规律,打破行政区划藩篱和具体口门限制,实现南水北调水量指标的“可调剂、可流转、少闲置、资源化”目标。
二、通过水权交易扩大南水北调水用水配额,以争取增量。我省应将南水北调水资源作为城市供水的优先选择,积极与用水指标富余的城市开展对接,通过水权交易的方式取得南水北调用水指标的使用权。在此基础上,按照南水北调总体规划中线二期工程计划要求,超前规划,加大协调,积极争取南水北调中线二期工程的新增水量,不断满足我省重点和高端发展区域的用水需求。
三、集中统一管理和使用南水北调水资源,支撑国家中心城市建设。建议由我省水行政主管部门对外全口径协调,对内按照“使用者付费”原则统一在省辖市内调配使用,建立起全省互相协同、资源共享的整合机制,最大限度发挥南水北调水资源效用。
责任编辑:魏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