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大运河文化带是党中央、国务院站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高度作出的战略决策,是河南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机遇。河南境内大运河遗产点多面广、类型丰富、文化厚重、价值颇高,是中国大运河文化的重要亮点之一。紧紧抓住国家大运河文化带建设这一历史契机,以文化建设为引领,牵住大项目建设规划这个牛鼻子,带动经济、社会、生态等各项建设全面推进是我们的历史使命。按照国家统一部署,把祖先留给我们的珍贵大运河文化遗产统筹传承好、保护好、利用好,把我省大运河建设成为弘扬中原文化的文化带、生态带、旅游带,打造个性品牌,重视加强大运河历史、功能、遗址遗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产业形式的研究,以及大运河与国家区域经济、文化的研究,对于助推全省大运河文化带建设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为此,特提出如下建议:
一、加强生态水系建设。推进大运河文化带建设,需要着手改善运河水环境状况,恢复运河水系。建议上级加大支持力度,将引黄河入运河生态补水列入计划,统筹水资源调度,每年给予一定的用水指标,实现运河重新通航,增强生态、灌溉、景观等功能,再现运河历史风采。
二、打造大运河旅游带。将豫北大运河文化带文化旅游纳入全省旅游发展战略,推动大运河文化遗产保护和利用与旅游业发展相融合,打造“千年运河”特色文化旅游品牌,展示“千年运河”中河南辉煌的历史篇章,打造成发展旅游休闲、文化创意产业的“旅游运河”。
三、建立协作推进机制。大运河文化带是一项跨省市、跨区域、跨部门的系统工程,建议成立全省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组织和协调机构,统一组织学习考察、业务培训等活动,统筹规划编制,统筹推进建设。在项目建设上,将大运河文化带建设项目划分为省级项目、市级项目和县级项目,各级明确任务清单,在省级项目示范和引领下全面科学有序推进。
四、加强大运河世界遗产保护管理机构建设。按世界文化遗产管理的有关规定,抓紧成立全省运河沿线有关地市大运河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管理常设机构,以保障长期、有效、有序地开展大运河世界遗产保护管理工作。
五、加大大运河文化带建设财政资金投入力度。大运河文化带建设是一项系统综合工程,面临的各项建设任务艰巨:如卫河、淇河水源不足、水质较差,河道环境急需整治等问题,由于地方财力有限,急需省政府加大财政资金投入力度,切实改善运河沿线地方财政资金不足的局面,为积极推进大运河文化带建设提供强有力的资金保障。
责任编辑:魏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