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省委、省政府对学前教育工作高度重视,多措并举,使全省学前教育工作取得了积极进展。截止目前,全省共有审核注册幼儿园32670所,未审核注册幼儿园4631所。全省3至6岁幼儿5516082人,在园幼儿3371709人,学前三年入园率61.1%。对照《国家中长期教育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河南学前教育工作还存在一些不足和问题,与人民群众对学前教育的需求还有差距,还有很多需要改进的地方。
一、存在的问题
(一)规划滞后,布局不合理。80%城区未编制幼儿园专项建设规划,城市住宅小区配套幼儿园建设和使用政策未得到有效落实,幼儿教育发展存在盲目性、随意性、自发性,有些幼儿园距离过近,一条路几家幼儿园,有些城区却一所幼儿园也没有,居民得大老远的送孩子入园,农村幼儿园规划也存在布局不合理问题,给群众带来很大不便。
(二)城区公办幼儿园严重不足,群众意见大。随着大量农村人口迁移到城市,国家放开二孩政策的实施,全省85%的城市公办幼儿园严重不足,如信阳市平桥城区仅有2所公办园。城区人口密度高,公办幼儿园的匮乏造成城市弱势群体和流动人口子女入园难的问题日益突出,他们既进不去数量稀缺的公办幼儿园,也上不起收费高昂的民办幼儿园,学前教育的普惠性和公益性在城区难以得到体现。
按照《幼儿园工作规程》要求,幼儿园每班幼儿人数一般为:小班二十五人,中班三十人,大班三十五人;建筑面积,每生不少于8.8平方米;绿化用地,每生不小于2平方米,目前全省公办幼儿园90%都达不到这个标准。公办园呈现人多地少的局面,远达不到国家关于幼儿园建设的要求。特别在近几年,招生报名人数严重超标,现有办园规模难以满足社会的需求,由于幼儿园超员严重,群众意见很大,有些市、县还曾因此发生过信访问题。
(三)政策支撑不够,资金投入不足。由于政府财政投入不足,使得公办园建设资金短缺,民办园扶持资金不到位,农村园资助资金无来源,学前教育难以实现快速发展。全省只有35%的乡镇、办事处有公办幼儿园;大部分乡镇只有附设幼儿班,教室设施陈旧,师资队伍老化,难以更好地起到乡镇幼儿教育的龙头示范作用。公办幼儿园除了教师工资和办公费是财政全额拨款外,其他聘用工作人员的工资以及园舍维修、教学、生活设备的添置更新等都靠幼儿园自筹自支,入不敷出的问题日趋严重。
(四)师资结构不合理,待遇落实不到位。结构上不够合理,62%是民办幼儿园教师,公办教师仅占38%,艺术类教师稀缺,幼儿艺术教育课程开展困难。民办幼儿园教师待遇偏低,“五险一金”普遍没有得到落实,使民办园师资队伍普遍呈现出流动性过大、稳定性不足、随意性明显的状况。
(五)学前教育存在安全隐患。全省还有未审核注册幼儿园4631所,未纳入规范管理,安全隐患大。已注册幼儿园中,部分幼儿园未按食品安全规定开展食品留样、餐具消毒、病儿隔离等工作。有些幼儿园门前没有减速带,没有交通标志。个别幼儿园建在养殖场附近,蚊蝇乱飞,环境安全存在隐患。
二、建议
(一)加强规划,健全管理体制。省委、省政府和教育部门应进一步将学前教育纳入我省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编制幼儿园布局专项规划。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幼儿教育改革发展指导意见的通知》精神,由省、市、县区政府牵头成立协调机构,由教育部门主抓,有关部门配合,乡、镇、办事处幼教专干具体管理,形成分级办园,分级管理,条块结合的管理体制。
(二)加大投入力度,优化资源配置。一是加大政府投入,大力发展公办幼教事业。在全省每个市区新建8至10所公办幼儿园,每个县城新建4至6所公办幼儿园,各乡镇根据规划新建1至2所幼儿园,扩大县、区直幼儿园办学规模,办好乡镇中心幼儿园,发挥公办园示范带头作用。二是政府可给予民办幼儿园政策支持,鼓励引导硬件设施好、办学质量高的民办幼儿园做大做强、有序发展。
(三)加强行政执法,保障儿童安全。由政府牵头,联合教育、公安、消防、食药监、卫生、工商等部门,定期召开联席会议,在全省范围内进行拉网式摸底排查,实行分类治理,无证办园的坚决取缔;对登记注册的幼儿园,定期对食品、交通、环境安全进行检查,达不到要求的坚决关停整顿,最大限度的减少安全隐患。
(四)补充师资力量,加强队伍建设。一是按幼儿园入园人数和班额限制,逐年增加公办幼儿教师编制;二是通过考试选拔、竞争上岗的方式,对从事公办幼儿教育一线工作多年的聘用教师给予转正等相应待遇;三是制定民办园教师最低工资标准,切实保障“五险一金”全额兑现;四是落实幼儿园园长、教师和保育员资格准入制度,加强在职教师的继续教育工作。
责任编辑:魏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