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5月,习总书记在首届中国茶产业博联会的贺信中指出“茶叶已深深融入中国人生活,成为传承中国文化的重要载体,深受世界各国人民喜爱。希望你们弘扬中国茶文化,谱写茶文化和茶产业发展新篇章。”我省现有茶园面积230万亩,茶业总产量6万余吨,总产值近120亿元,占我省茶区农业生产总值的20%左右,是我国的茶叶大省。而信阳毛尖品牌价值59.91亿元,位居全国第二,并于2017年底成功入选第一批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域。茶产业已成为河南省和大别山革命老区的特色农业产业,是茶农致富、脱贫攻坚、打好乡村振兴战略的支柱产业,但河南在茶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同时,由于受历史,人文,资金等多方面的困扰,仍存在如下问题:
一是良种化程度低。我省茶区良种化率仅为26%,与全国平均56.5%的差距很大,良种化程度低制约了机械化的普及和品质的提升。
二是耕作栽培模式落后。茶园土壤营养调控、茶园病虫害绿色防控等技术研究和示范推广不够,急需进一步集成和提升。
三是规模化、机械化生产水平低。我省茶区大多仍以传统农业生产为主,经营分散,鲜叶采摘、加工等关键环节还主要依靠人工,人工成本占生产成本的40%以上,生产成本高,资源消耗大,经济效益低。
四是加工技术还需完善提高,产业链条短。茶叶优质高效生产关键工艺技术瓶颈有待突破,茶叶产品结构有待调整,茶叶生产效率和品质有待提升。
针对以上存在问题,特提出如下建议:
一是选育和引进推广适宜我省茶区的茶树新品种;
二是加强病虫害绿色防控集成技术研究与示范,提出茶叶机械化采摘及配套技术,构建我省茶园优质高效栽培模式;
三是研究提升信阳毛尖茶和信阳红茶等名茶加工技术水平;
四是加强茶资源综合利用技术研究和新产品开发,拓展茶产业链条;
对此,建立“河南省茶产业技术体系”,突破技术瓶颈,提高质量效益和竞争力,助力脱贫空间和乡村振兴战略具有重要的意义。
责任编辑:魏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