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我省出台了《关于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的实施意见》,每年安排近1亿元资金扶持精品创作生产,深入实施中原人文精神“五大工程”,各领域均取得了喜人的成绩。中原更加出彩需要文艺更加出彩,需要进一步推动河南文艺事业的发展。
目前制约河南文艺事业发展的主要因素是:
一、文化基础设施薄弱。不同层次的专业展演场馆较少,达标的专业演出剧场仅有三个,难以承接大型演出活动;缺少大型艺术展馆,目前还没有功能完备的国家级艺术馆,没有一座美术馆具备接纳全国美展的条件;小剧场严重匮乏,场租难以承受。
二、缺乏系统的艺术人才培养体系和专业高等艺术学院。基础教育阶段的艺术人才培养学校普遍是社会办学,师资力量薄弱,良莠不齐;没有专门的高等艺术学院,综合性大学的艺术学院招生规模相对较小,师资力量薄弱。
三、体制机制不健全,高层次人才流失严重。
四、文化宣传意识不强,对文化名人的挖掘、宣传不够;宣传方式方法上,对互联网新媒体的理解、运用能力不足。
因此我们建议:
首先,要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升河南整体的文化水平和文艺服务能力。通过建设一批高水平的剧场和美术展馆,举办各类艺术节和承接各类国家级大型艺术活动,不断提升河南整体的文化水平和文艺服务能力;加大对艺术院团自身基础设施建设的支持力度,建议省财政设立基础设施改扩建专项资金,为各级院团改扩建演出场所和排练场提供补贴;建设一批达标小剧场,以固定的场地和多场次的演出来不断推出作品、锻炼队伍和培养固定的、有欣赏能力的观众群体。
其次,加大政策扶持和经费支持力度,推动和完善我省文化艺术体制机制改革。加大对各类院团和演职员的政策支持力度,河南有近1300多个民营院团,政府采购要对国有、民营院团一视同仁,吸引一些长期在外地演出的优秀民营院团回乡发展;加大项目经费支持力度,探索建立文艺精品创作生产专项基金;对改制后的文化企业通过项目进行支持,变 “养人”为“养事”。
第三,加强省内高等教育艺术类专业的资源整合,筹建一所高水平艺术类大学。
第四,加强文艺人才队伍建设,培养引进使用好各级各类文艺人才。推动高等院校、文化培训机构、文化技艺传承人与文化生产创作单位合作,形成专业人才培养体系,逐步形成一支结构合理、梯度有序的文艺人才队伍;健全长效保障机制,为文艺工作者蹲点生活、挂职锻炼、采风创作提供必要的工作条件和成果展示平台;克服“外来和尚会念经”的思想,打破单位壁垒,充分发挥好省内各行业现有人才的作用,通过大项目的运作来凝聚、锻炼各类人才;强化基层文联、作协人才队伍建设,对网络作家、自由撰稿人、独立演员歌手等新兴文艺群体,进一步做好引导工作;制定激励措施,鼓励文艺名家、文艺经营管理人才以创作成果、技术手段等生产要素参与利润分配或入股;对省内已有的优秀创作人才、文化名家要加强宣传,推出一支有影响力的文艺豫军。
第五,弘扬中原优秀传统文化,筹划实施文艺精品创作工程。加强中原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创作、推广《中原优秀传统文化读本》系列;提倡 “君子”之风,以焦裕禄、杨善洲等为原型塑造一批高尚而平凡的人格形象;优化创作平台,强化项目意识,推动文化发展项目化,科学编制专项创作规划,打造一批文艺精品。
责任编辑:魏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