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4月8日,我国跨出文化旅游深度融合的重要一步——组建“文化和旅游部”。作为文化资源大省和旅游大省,河南应借助这一有利时机,发挥我省文化资源优势,提升旅游发展的综合竞争力。
一、我省文化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对文化资源的梳理不到位。河南目前对文化资源的概括主要是学术话语,笼统地概括为中华姓氏文化、黄帝文化等,在宣传开发上也是以地域为主,相同类型的文化资源很少归纳起来宣传和开发;如新郑和亲密同属郑州,新密的黄帝文化资源就鲜少人知。相比之下,安徽省对文化资源的总结就令人印象深刻,更加亲民,如“四大名山”“四大摇篮”“四个千年”。经过对文化资源精心盘点和梳理,更叫得响,易让群众接受。
(二)文化旅游融合发展体制机制不顺。资源整合的力度不够,缺乏总体规划布局及顶层设计、统一运作。文化旅游产业牵涉到吃、住、行、游、购、娱等众多行业,且隶属于旅游、文化、交通、宗教等数十个部门,存在条块分割和行业壁垒,不同的政策规定和管理体制对区域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形成了一定的障碍。
(三)带动融合发展的市场主体培育不足。目前河南旅游企业普遍存在规模小、产品结构单一、产业链条短、专业人才相对缺乏等问题。传统的观光型产品仍占绝对份额,缺少特色鲜明的文化旅游产品。旅游业目前的发展模式和增长方式还是靠传统的“门票经济”,旅游六要素中最具弹性和增长空间的“购”和“娱”所占比重偏低。
(四)缺乏对旅游市场和文化市场的深入研究。各地的名人资源开发,有些比较成功,如杜甫故里;有些则没有达到预期的目的,如二程纪念园。主要是源于对市场研究不足,定位不准。一是没有龙头景区带动,二是没有开发出有针对性的旅游产品,如二程纪念园应该将其定位为国学研学目的地。
二、相关建议
(一)以编制规划为先导。尽快制定“河南省文化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规划”,做好两大产业融合发展的空间布局和功能区定位,完善相关产业政策和地方性法规建设,并将其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各级政府要有组织、有计划、分步骤地进行实施,研究制定年度计划,出台文化旅游产品、重大开发建设项目名录,筹划好宣传活动。
(二)以市场为导向。加大文化旅游市场的开发和开放力度。一要加大体制改革力度。对文化旅游资源进行所有权、管理权和经营权三权分离改革。二要创新运营机制。整合、组建跨行业的产业集团。重点发展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创新能力、核心竞争力强的旅游产业品牌。三是要加强对旅游市场和文化市场的研究,创新产品的开发手段。
(三)以传承创新特色文化为纽带。充分发挥现有特色文化品牌的影响力,将寻根文化、古都文化、宗教文化、武术文化等优势文化资源通过有效策划与观光旅游业有机融合起来,推出高品质文化旅游特色线路和演艺产品。此外,要重视资源的整合加工,将主题性较强、地方特色明显的文化资源串联整合起来,构建若干条有文化特色的旅游线路。
(四)以高新科技的融入为手段。一是以文化创意培育文化旅游新业态。利用高新传媒技术,打造以文化特质为主题的商业演艺与旅游资源结合的实景演出项目,提升区域文化内涵和旅游景区竞争力。二是以信息技术促进智慧旅游。加强数字化经营和管理,推进旅游网站、旅游呼叫系统、旅游数据库等信息平台建设,对旅游资源进行合理整合。
(五)以高层次人才为引领。要根据市场需求和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实际,加大高层次人才的引进力度,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引进我省紧缺人才;通过合作办学、联合培养等方式加快国际化人才的培养步伐;积极推进旅游人才的再培训计划。
责任编辑:魏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