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5月19日 星期一
微信公众号
APP下载

首页 > 政协工作 > 提案工作 > 提案展示

关于预防校园暴力伤害案件的提案

时间:2019-06-17 21:33 来源:河南省政协网

近期发生的几起初高中阶段校园伤害案件,其手段令人发指,结果让人扼腕,造成的影响极其恶劣。现对校园暴力案件进行一些肤浅的探讨,并提出解决预防校园暴力的建议,以供参考。

一、校园伤害案件的特点

(一)小因致大害。往往是因为一句话甚至一个眼神就会引起群殴事件。比如某县初中生被同学群殴案件,仅仅是因为被施暴的学生未做到带头施暴的那位学生“看好老师,来了赶紧给我们报信”的要求,就被该生指挥几名学生轮流扇耳光、用脚踹,终至受害者肾脏破裂。

(二)有涉黑涉黄性、组织性。中小学生的暴力行为容易受到黑社会中的“帮派”、“行会”影响,在校园中拉帮结派。尤其涉及财产性犯罪,多有社会不良少年甚至成年人的有意组织参与其中。一些未成年女生,由于心智尚未成熟,更易受社会不良文化影响,大肆攀比,常常为了面子上的风光不惜用身体换取所谓的“服务费”,不但自身深受其害,还诱导、强迫其他同学参与其中,使受害者本人及家属都陷入深深的痛苦之中。

(三)具有连续性且手段残忍。由于青少年心智不成熟,对一些事情的预见能力不足,加上受社会不良青少年及不正之风的影响,在犯罪手法上一般很少考虑后果,导致一些犯罪手段比较残忍。如近期发生在汤阴伏道一中的一起校园伤害案,青少年施暴过程,更是让人触目惊心,不忍直视。

(四)受害者因恐惧不敢声张,长期生活在恐惧中。受害学生在遭受侵害后,往往会因为施害者“不许告诉老师、父母,否则打死你”等类似威胁而息声,长期处于恐惧状态,导致严重心理阴影。同时也让施暴者更加肆无忌惮,以致发生更严重的伤害。

二、预防校园伤害的对策和建议

(一)要与社会法制资源、媒体资源有效对接。主管教育机构要充分利用社会司法资源,设立专门的法制工作室,加强对各院校的法制教育、宣传,可以将相关案例拍成小短片,对学生进行播放,也可以聘请专业人员进行宣讲,让学生明白什么行为是违法的、要受到法律惩罚的,什么规则是必须遵守的,这也是响应我国法治建设的一项重要措施。

(二)畅通学校与家长良性互动渠道。父母的教育方法、道德观念和行为规范,都直接影响着孩子的成长,对孩子良好品行的形成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因此学校要定期与家长进行沟通,帮助学生父母提高自身素质,优化家庭环境,提高其法律意识,让其认识到教子不力可能面临的民事责任,甚至刑事责任。

(三)让学生自己思考应对校园暴力的对策。学生是最了解自己群体感觉的参与者,以他们的立场、感受去思考、解决问题,能比成年人更全面了解校园伤害案件的解决方法甚至早些发现苗头,将有可能出现的伤害尽早遏制,另一方面也通过他们的自身思考让其对校园伤害案件有个深刻的认识。

(四)对暴力侵害学生的犯罪案件零容忍、从严判处。对校园暴力案件,构成犯罪的,法院要充分发挥审判职能,对侵害学生暴力犯罪案件,快立快审,从严判处,从而达到警示教育作用。同时,在案件审理过程中,若发现不利于学生健康成长及侵害学生合法权益的情况,要及时向学校或有关职能部门提出司法建议,督促其加强管理,为学生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同时也要对受害学生积极救助,鼓励勇敢揭发、抵制校园暴力事件。

(五)有针对性的对易发生校园暴力的案件教育单位进行严密防控。纵观几起校园暴力案件,特点较为一致:一是主要发生在县乡等较为偏远的地区;二是学生家长多不在身边;三是学生为住校生。因此针对符合上述情况的教育单位,对其教职员工的教育要进一步加强,提高他们的警惕性,尤其是对符合上述情况的学生,更要多进行疏导,多了解,多关怀,对校园暴力防患于未然。

责任编辑:魏蔚
按回车键在新窗口打开无障碍说明页面,按Ctrl+~键打开导盲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