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是城市的细胞和基本单元,是城市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也是实现社会和谐的基础与保证。在城市化的进程中,社区已成为完善城市功能、提高城市管理水平和居民素质、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载体,充分发挥社区在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工作中的作用,是提升城市化水平、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选取。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与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社区的地位和功能发生了重大变化,社区已成为各种社会群体的聚集点、利益关系的交汇点、社会组织的落脚点,和谐社区建设的重要性日趋凸显。加强和创新社区管理服务体制,已成为构建现代化和谐社区的迫切需要。
一、社区管理存在的困难与问题
尽管社区建设取得了必须的成绩,但目前社区管理体制还适应不了社会管理形势与任务的需要,社区服务功还不能满足居民日益增长的服务需求,社区建设还存在很多困难,主要表现为:
1.社区建设重要性的认识有待加强。由于传统观念的影响,个别社区在发展取向上仍然对社区建设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重要地位认识不足、重视不够。社区居民自治意识薄弱,居民对社区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不强,参与社区建设的用心性不高。
2.社区建设投入有待加大。长期以来,城市社区建设经费,主要以政府投入为主,投入渠道单一,总量尚显不足。部分社区基础设施落后,为居民服务的平台缺乏。有的街道社区办公和服务用房面积不足,社区办公经费的紧张,影响了社区服务工作的开展。
3.社区干部素质和待遇有待提高。一些社区存在工作人员少、年龄老化、结构不合理、文化程度偏低的现象。社区工作人员的生活补贴较低,使得工作用心性难以调动,影响队伍稳定。
4.管理体系不完善。政府部门习惯把社区居委会当作自我的下属机构,社区成了政府的“派出机构”。许多职能部门强调“工作进社区”,简单地把工作任务推给社区,行政事务下移多,由此导致社区检查考核多,建立达标多,服务活动少。对社区给予的少,要求的多,致使社区管理陷于“什么都要管,什么都难管好”的境地,社区工作以完成上级下达的任务为主,服务功能不足,服务资料不多,社区管理体系有待进一步完善。
二、推进社区建设的建议和方法
为加强社区建设,创新社会管理,建议如下:
1.切实转变观念,加大扶持力度。社区是社会管理的基础和落脚点,政府部门要充分认识社区建设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重要好处,充分发挥社区的社会管理和社会整合功能,使之成为构建创业、宜居、平安、生态、幸福社会的重要切入点和承载平台,以社会管理的进步推动社会的全面发展。社区是社会管理的基础和落脚点,政府部门要充分认识社区建设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重要好处,充分发挥社区的社会管理和社会整合功能,使之成为构建创业、宜居、平安、生态、幸福社会的重要切入点和承载平台,以社会管理的进步推动社会的全面发展。一方面,完善政策法规,为社区发展营造良好环境;另一方面,加大社区建设投入,确保社区工作的正常、高效开展。推荐将社区办公经费按比例列入各级财政预算,并逐年按必须比例增长;政府各部门在工作任务进社区的同时,实行“费随事转”的原则,确保工作经费进社区。
2.创新社区管理体系,提高社区治理潜力构建“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区管理格局,实现从政府单一治理,向全社会多元合作的“一主多元”复合治理模式转变。建立健全以社区党组织为核心,以社区自治组织为主体、以社区社会组织为补充、社区居民广泛参与的社区治理结构,建立区、街道、社区三级管理工作平台,制定实施规划和具体方案,将社会公益性工作尽量交由社区,以增强社区凝聚力。同时,强化工作考核考评,落实部门共建职责。构建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社区工作格局,以增强社区的实际工作潜力。
3.创新社区管理机制,提高社区管理实效在社区管理方面,实现体制创新转型,扩大社区居委会的服务功能,构建“社区——业委会(居民小组)——楼长——居民代表”的网格化管理体系。充分发挥执政党基层组织的作用,使得群众遇到疑问或者困难时能够及时找到不推诿、负职责的组织,让他们的各项诉求有正常上传的通道,更好地促进城乡基层群众与政府间的双向沟通与交流,减少或避免矛盾尖锐化现象。要研究政府的行政管理与基层群众自治之间的衔接问题。当前个性要强调发挥社区居委会和业主委员会两者的能动性,牢固确立社区居民的主人翁地位和意识,倡导并支持社区内部逐步实现民主选举、决策、管理和监督。
4.创新社区服务机制,提高社区服务水平强化服务内涵,提升社区服务职能。 一是加强社区就业服务。建立社区内失业就业登记、就业困难人员申报认定等动态管理制度,带给就业法规政策、就业信息等方面咨询。二是加大社区救助服务。对失业人员和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体系加大动态管理,大力发展社区慈善事业,用心开展慈善救助活动。三是加快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建设。推动政府购买服务政策的全面落实。构成投资主体多元化、服务资料多样化、适宜老年人需求的社会化养老服务体系。四是加强社区卫生服务。坚持政府引导与市场运作相结合,鼓励企业以连锁经营、品牌加盟等形式,大力推进社区服务市场化、产业化、社会化。
5.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夯实社区发展物质基础。科学规划,确保社区办公和服务基本条件。规划部门在编制城市总体规划时,要将社区的办公、活动用房纳入规划。按“五室(会议室、党建活动室、警务室、图书阅览室、文体娱乐室)、四站(社区服务站、医疗卫生服务站、劳动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站)、一校(市民学校)、一场所(室外健身活动场所)”的标准配套好社区。对目前尚无条件建设的社区,国有资产管理部门可在国有房产中进行统筹调剂,透过借用的方式解决办公和活动用房,为开展社区服务带给最基本物质条件。对于新建小区,开发商务必按规定建设配套的公共设施,否则不予以审批和验收。
责任编辑:魏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