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九大”立足新时代、新征程,提出了高质量发展的新要求,作出建设交通强国的重大决策部署,高速公路发展进入了新时期、新阶段,也面临新的发展形势。
一、高速公路发展面临的新形势
(一)高质量发展成为发展新要求。党的“十九大”提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这一重要论断。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趋势,解决交通供给体系能力质量效率不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主要矛盾,要求交通运输由“规模速度型”向“质量效率型”转变,高速公路发展也应由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发展转变。
(二)交通强国建设进入新征程。党的“十九大”提出了交通强国战略,要求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根本要求,把准方向、找准重点、精准发力;着力推动交通运输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以改革、创新、开放为动力,推动交通运输高质量发展。这要求高速公路在发展过程中注重与其他交通方式的衔接,不断提升综合交通网络整体效益,持续向绿色、高品质、高效益发展转变。
(三)外部刚性约束进一步增强。近年来,国家逐步收紧用地政策,大气污染防治力度空前,施工扬尘治理、生态环境保护的要求越来越高,项目建设所受的外部因素和刚性约束日益增强。高速公路项目占压永久基本农田严重影响项目实施;自开展大气污染防治攻坚战以来,工程实际施工天数远低于预期,部分工程总体进度不能实现工序节点要求同步。此外,随着扬尘防治监管形势持续趋严趋紧,部分地区严格管制砂石原材料开采和销售,材料供应难,单价涨速快,投资增加偏大,工程建设难度进一步加大。
二、高速公路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社会效益较好,经济效益较差。经过多年发展,我省高速公路主通道和经济效益较好路段已基本建成,规划待建路段几乎全部位于“三山一滩”等贫困地区,这些项目对改善人民群众出行条件,提升生产和生活物资运输便捷性,加强区域经济交流与合作具有重要意义,建设需求依旧旺盛;但由于生态环境敏感,地质地形条件差、工程复杂,造价高,每公里突破亿元,有些路段每公里达1.8亿元,加之交通量小,项目投入大、效益差、运营亏损时间长,部分项目40-50年才能收回成本,企业投资建设的动力不足。
(二)外部刚性约束增强,项目实施难度加大。高速公路项目点多、线长、面广,在项目前期工作过程中需要开展用地审批、环境评价等多项工作,随着国家收紧建设用地政策,高速公路占压永久基本农田需报自然资源部预审,审批难度加大,周期拉长;同时随着土地资源逐年消耗,占补平衡指标也难以落实;此外我省启动生态保护红线划定,对建设用地进行精确控制,今后将增加新的约束条件。随着生态环保力度加大,建设材料供应紧张,年有效施工时间缩减为8个月,建设周期长,实施难度加大。
(三)地方财政压力较大,项目推进难度较高。我省规划待建高速公路项目造价高、效益差、可行性缺口大、地方补助较多。根据相关政策,地方交通投融资平台取消了政府融资功能,收费公路专项债券只能用于政府收费公路建设,地方补助主要来源于财政补贴,造成地方财政压力较大。同时,财政部2018年相继出台了《关于做好2018年地方政府债务管理工作的通知》《关于规范金融企业对地方政府和国有企业投融资行为有关问题的通知》等文件,强化地方政府债务限额和债券管理,严控地方政府债务增量,同时加强国有金融企业为地方政府融资管控,明确除购买地方政府债券外,国有金融企业不得直接或间接为地方政府及其部门提供任何形式融资,地方政府融资渠道进一步收窄,地方配套资金落实困难,高速公路项目难以落地。
(四)智慧高速建设滞后,路网整体效益未能充分发挥。 目前,我省高速公路建设还主要集中在主体工程方面,高速公路智能化、智慧化发展较慢,交通数据信息采集技术较落后,不同部门间数据壁垒尚未打破,行业内部数据共享、集成、分析不足,对高速公路行业管理及公众出行服务支撑不够,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新技术应用不足,ETC推动度不够,制约高速公路网整体效益的提升。
三、推动我省高速公路高质量发展的建议
(一)合理优化资源配置,注重综合交通整体效益。建议进一步优化全省的高速公路网布局,合理配置高速公路资源,与普通公路、铁路、高速铁路、城际铁路、水运、航空等交通方式统筹规划,更加注重综合交通网络整体效益。
(二)科学确定规划待建高速公路建设时序。针对高速公路规划网内项目,建议统筹考虑地方交通出行需求、地方政府建设积极性、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科学合理制定规划待建高速公路项目建设时序,分期实施,尽量发挥出高速公路网整体效益。
(三)推动智慧高速建设。建议以全面覆盖、泛在互联的感知网络为重点,推动智慧高速信息采集、传输等基础设施建设;同时深化与互联网融合发展,强化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技术应用,加强信息资源整合利用,提升高速公路科学决策水平;不断拓展信息发布、动态追踪、电子支付等功能,提升高速公路管理控制水平,提升高速公路整体运行效率。
(四)加强高速公路绿色发展水平。在高速公路规划、设计、建设、运营、管理全周期贯彻绿色交通发展理念,尽量利用既有交通廊道,合理设计路线方案,避让风景名胜区、环境敏感点、人口集聚区等,推进生态工程技术、材料在设计、建设、养护、管理全过程应用,建设生态型交通
责任编辑:魏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