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公众号
APP下载

首页 > 政协工作 > 提案工作 > 提案展示

关于调整结构推动大气污染源头治理的提案

时间:2019-06-17 21:44 来源:河南省政协网

随着我省全面打响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河南省年均PM2.5浓度有一定的下降趋势。但一是秋冬季PM2.5浓度持续偏高,并且夏季臭氧污染问题也开始凸现,面临着传统污染与大气复合污染并存的大气污染问题。二是我省能源结构仍以煤为主,煤炭占比75.1%,高于全国平均水平(62.0%),经济仍依靠第二产业,并且二产是以高能耗高污染为主,能源消费总量高达2.3亿吨标准煤。三是我省地处中部,作为全国交通物流枢纽,公路总里程达到26.74万km,货运能力82.5%都是靠汽车运输,造成外来污染。以上因素叠加,使河南省内城市大气复合污染具有显著的区域性特征,污染输送显著,局地叠加强烈。冬季重污染频发,并且由于延迟效应,延长了污染过程。

如果要实现中原城市群区域城市达标,区域大气污染物排放量至少减少50%,这将使我省经济发展和城市化进程面临巨大挑战。在污染排放没能大幅度消减情况下,城市空气质量改善目标必须科学制定。

近几年我省以末端治理和行政管理手段来推动的空气质量改善,目前进一步的减排潜力越来越小。要破解空气质量持续改善的瓶颈,必须将污染防治的重心前移,加快形成有利于大气环境保护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

因此,推动产业-能源-交通等方面的结构调整,是下一步大气污染防治工作的关键。为此,提出以下建议:

一是加强对大气污染防治的科技支撑。省级政府和地市政府设立科技专项支持对区域和地市污染成因、污染底数及污染溯源进行研究,科学制定减排计划和措施以支撑空气质量目标的可达性。政府牵头组织技术团队制定详细的方案指南和技术导则,保障差异性环保政策的落实。总结环境标准落实的最佳案例,并进行环境经济效益评估。引入大数据等技术,实时监测环境治理效果,并动态更新治理方案,为大气环境保护精细化管理提供支撑。结合污染物排放许可制,建立动态污染源清单,有针对性地制定大气环境保护中长期规划。

二是控制非电行业煤炭燃烧排放,鼓励或奖励企业达标和超低排放,同时加快清洁能源利用。强化非电行业落后用煤装置淘汰和环保监管,借鉴火电行业环保补贴政策,制定其他工业行业实施煤炭清洁高效利用技术改造企业配套政策。在全省183个产业集聚区,创新商业模式,开展集中供清洁能源试点示范,实施园区集中供热、供清洁煤气。因地制宜推进煤炭消费减量替代,提高水电、风电、太阳能、地热等清洁能源供应不断增加。

三是以“散乱污”企业综合整治和工业企业全面达标为切入点,倒逼产业结构和布局优化调整。重点区域全面开展“散乱污”企业及集群大排查,推动入园措施。提高污染物排放标准和建立地方标准,提供配套的技术指南和建议,保障企业实施和达标稳定运行。

四是推动经济转型升级与绿色发展。结合“一带一路”发展战略,与其他地区开展产能合作,实现产业结构优化和升级。推动新兴经济与高科技产业发展,强化化工、焦炭、水泥、冶金等高污染行业过剩产能的淘汰。解决好产业布局问题,城市中心遗留电厂及高耗能企业应有序退出居民稠密区。

五是散煤的控制以清洁供暖为切入点,加快推进能源结构调整优化。加大天然气和电力供给保障力度,重点区域完成散煤清零攻坚行动。通过散煤治理和中小锅炉清洁能源替代,提高采暖清洁化水平。对实施“双替代”居民,在气源、电源及价格上予以保障。通过出台价格、税收、补贴等经济政策,培育公众形成低碳、节俭的生活方式,推进自觉履行大气环境保护义务。

六是交通结构调整方面,大力发展铁路运输。推进多式联运,推动大宗货物运输结构实现由公路为主向铁路为主的调整,提出区域内城市间、企业间铁路货运“最后一公里”解决方案。

七是完善城市公共交通体系和交通基础设施,发展交通节能技术。加快淘汰老旧车,推广应用新能源车辆,除推动小轿车电动化之外,实现高频车(出租车、洒水车、垃圾车等)电动化实施免征新能源汽车车辆购置税政策。实施国五机动车排放标准和清洁油品标准,发布国六车用油品标准和轻型汽车排放标准。

责任编辑:魏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