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我省制造业普遍面临着产能过剩、供需失衡、粗放式规模扩张和低成本竞争优势逐渐消失、新旧动能转换缓慢等突出矛盾,主要表现在缺乏核心技术、创新能力不强,科技创新投入不够;高端人才缺乏;精益制造能力、高质量产品生产能力和质量管控能力还有一定差距,高端制造业产品有效供给不足,产品附加值低;企业规模大而不强、发展快而不优、品牌塑造能力弱等。要改变这种状况,最根本的是要走制造业高质量发展道路。具体建议如下:
一、持续提升我省传统优势产业
立足于我省现有的制造业基础,从政策上引导各类资源要素向优势产业集聚。从我们支持工业发展的一些政策看,更偏重于信息技术、新能源汽车等新兴产业,对传统制造业特别是食品、纺织等轻工业利用新技术转型升级等重视不够。建议我省既要大力发展来自“无中生有”的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也要更加重视我们现有的优势传统产业“有中生新”,在政策、资金等方面重视支持企业运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改造提升传统产业。
二、加强工业用地保障
当前,我省工业企业普遍面临着土地瓶颈,由于土地指标限制、地价较贵、手续繁琐等问题,很多企业的好项目迟迟难以落地,不得不将产能向外省、外市迁移。比如我省要求工业项目所需行政办公及生活服务设施用地面积不得超过工业项目总用地面积的5%,而同处中部的武汉要求是7%。上海为降低先进制造业用地成本出台土地弹性出让年限和续期办法,一般工业用地出让年期降至20年,到期后可按现在价格续期;为提升各区县发展先进制造业的积极性,上海还将各区县制造业财税分成由16.25%提高到32.5%。浙江省为引领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规定2020—2025年工业大市大县每年出让土地总量中工业用地比例不低于30%,确保工业用地总量稳中有升;企业在现有工业用地上新建、扩建自用生产性用房,提高容积率的,不再增收土地价款;制造业企业可以按规定在厂区内建设适量配套生活服务设施(含职工集体宿舍)等。建议我省以文件形式确保工业用地总量和稳定工业用地价格,稳定今后相当一段时期内工业用地“基本盘”,并紧密围绕制造业企业需求,在容积率、开发强度、配套生活服务设施和简化审批流程等方面给与实际的政策扶持。
三、支持制造业品牌高端化建设
目前,我省制造业品牌建设相对滞后,制造业的品牌影响力仍然滞后于制造能力和规模的增长,知名品牌偏少,品牌附加值、国际国内影响力仍然较低,还不适应中高端产业发展的竞争需求。比如2019年我省中国驰名商标总数达到274件,而湖北省的中国驰名商标总数已经近400件。建议我省设立“制造业品牌专项扶持基金”,加大对企业进行品牌宣传和推广的支持力度。建议我省能更加重视制造业品牌建设急需的企业经营规划,高端制造业、服务业运营管理和市场创意营销等方面高端人才的引进,尽快制定评价机制,出台相应的人才引进计划予以支持。
四、以创新引领我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创新是推动制造业持续高质量发展的主要动力。目前,重庆、上海等地已经允许企业自主构建产业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或创新联盟,具有研发、孵化、市场运营等功能,而我省的创新联盟还主要是政府主导成立而非市场自发形成,企业缺乏参与的主动性,产学研之间内部关系松散,凝聚力不足,合作创新的效果不明显。因此,我省亟需进一步探索企业为主体的研究院市场化机制,加快构建真正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用为一体的制造业技术创新体系,支持和鼓励行业龙头企业牵头建设产业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或创新联盟。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