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经济已经成为国家重大战略的重要支支撑力量,对实施供给侧改革、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具有重要意义。目前,长三角是我国数字经济企业的最大集聚区,地区制造业以及物联网发展繁荣,而我省在制造业转型升级的过程中稍显落后。主要表现在几个方面:
一是区域发展差异较大。浙江省作为数字经济的先发地,信息经济核心产业的总产值已连年超过万亿元,对GDP的增长贡献率达17.6%,并且数字经济作为浙江省的“一号工程”,在政府产业政策的扶持下,发展势头迅猛,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涌现。而我省制造业的数字化转型尚处于起步阶段,制约数字化转型的障碍和短板比较突出。
二是基础设施共建共享不足。信息基础设施与地区经济发展联系紧密,发达城市基于较早的信息基础建设规划,在智能电网、高速宽带和无线设施领域发展较快,在数据的获取与积累能力上优势明显,并通过政府信息互联与数据公开提升服务水平与行政效率。相比之下,我省部分乡镇在城市运营基建方面少有作为,新基建与产业发展的结合还不够紧密,传统基础设施短板明显。
三是数字化改革动力缺乏。中小企业管理层转型意识不强且没有人才支撑。许多中小企业受制于企业规模等因素,在数字化转型中存在包括技术、资金、安全、监管等多个方面的困难,在数字化转型和工业互联网面前深感力不从心。
四是数字人才储备不足。具备专业数字技术的人才是提升信息技术和促进产业数字转型的根本驱动力。数字人才的需求日益严峻,在实施人才强省战略的过程中,亟需对数字人才的定义、培养、待遇等相关方面作出回应,以聚天下英才而圆数字河南梦。
建议:
一、做好顶层设计。政府要加快推出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的顶层设计,做好战略性规划与布局。发挥引导和推动作用,主要从政策支持、示范推广、平台搭建、基础设施、网络安全等方面推动制造业加快数字化转型。引导建立资源共享的信息互通平台,并扶持智能化改造的产业,为其搭建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金融服务、人才引进等多种公共服务平台。
二、加快布局新基建。省级层面出台方案指导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推进新型基础设施的城乡一体化建设,实现数字经济新基建均衡发展。借鉴广东、上海等省市数字经济发展经验,加快数据中心、人工智能等新基建布局,积极投入物联网、大数据等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提速信息化发展。加快5G基站建设,促进5G与新一代信息技术融合创新,着力构建高速率、广普及、全覆盖、智能化的新型基础设施。聚焦短板弱项,升级改造全省城乡工业宽带网络,提高基础的软硬件设施水平,持续推进互联网信息基础设施共建共享。
三、发挥企业主导作用。企业要做的不仅仅是完善数字化基础设施建设,更新设备、升级系统等,更重要的是通过软硬件的升级,打通数据在各个环节的流通,以数据运营平台支撑起各个部门的高效协作,实现以数据驱动业务流程的运转,打造数据集成和数据驱动的自组织、自适应、协作性制造企业。可以通过技术改造贷款贴息、产业引导基金投资等方式支持和鼓励企业进行数字化改造;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鼓励中小企业与服务平台合作,引导中小企业通过“上云”提升数字化水平。
四、着力推动数字人才队伍建设。大力培育和引进数字经济及先进制造业等领域的跨界人才,尤其是既掌握先进制造技术同时又具备工业数据分析能力的高端复合型人才。鼓励科研机构、高校和企业合作,共同参与到培育制造业数字化人才当中,实现产学研合作范式。制定灵活的工作制度,出台住房保障、专利奖励、家属随迁、子女入学等激励政策,合力推动制造业数字化转型。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