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公众号
APP下载

首页 > 政协论坛 > 发言摘登

提升产业集聚区高质量发展水平

时间:2020-09-25 17:01 来源:河南省政协


  近年来,省委省政府以产业集聚区“二次创业”为抓手,推动制造业产业集群式发展,推动实体经济做大做优做强,产业集聚区已成为中原崛起河南振兴的新引擎。但是,我省产业集聚区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壮大,也积累了较多问题。

  一、产业集聚区在转型升级中的问题

  一是发展定位不明晰。由于前期发展缺乏引导,产业集聚区之间产业同质化现象比较严重,没有明确的发展定位,不利于产业集群效应的发挥。有的产业集聚区主导产业过多,过百亿级的产业集群很少或没有,大部分都是综合性园区。

  二是基础设施还不健全,配套服务功能不完善。有的产业集聚区集中供热、用地、污水集中处理、消防设施等不能满足企业发展需要,配套的医院、学校、公共交通等生活服务类设施还不能跟上,园区发展要素不齐全。

  三是营商环境有待优化。部分产业集聚区项目落地难、招商引资优惠政策兑现难,一些在建项目审批手续办理缓慢,竞争优势难以发挥,政府部门工作人员积极主动服务企业意识有待提高。

  四是管理体制机制还不顺畅。随着产业规模和开发空间的扩大,产业集聚区承担的社会管理事务日益增多,管理效能有待进一步提升。同时,产业集聚区管委会与所在乡镇、街道管理套合方面,还存在“两张皮”现象。

  二、几点建议

  一是明确主导产业。各产业集聚区要因地制宜,平衡好传统产业和新兴产业之间的关系,明确各自的主导产业,切忌盲目跟风、跟新,同时又要注重产异化发展,尽量避免同区域的同质化竞争。在确定主导产业后,重点招引龙头企业、上下游产业配套企业入驻,进一步“延链、补链、强链”,更好的推动产业集聚集群,打响产业品牌。例如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中国尼龙城等主导产业突出、产业特色鲜明的产业集聚区,集聚区内的主导产业有一定规模优势和品牌优势,能够实现产业集群集约发展。

  二是加强要素保障。在基础设施保障上,完善产业集聚区内水、电、气、路等,确保企业入驻园区后,有较为完备的施工“硬环境”,能够迅速掀起建设高潮。打造多式联运、便捷高效的综合交通网络,降低运输成本。在融资保障上,收集企业的资金需求,通过定期召开银企对接会、为企业提供小额贷款担保、鼓励银行提供“科技贷”个性化产品等多种方式,帮助企业破解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实施“国有平台+产业基金+企业”合作模式,设立产业扶持资金和创业投资引导基金等,为产业集聚区内重大项目落地提供资金保障。在用工保障上,指导企业与人力资源、工会、妇联等部门和大中专院校做好对接,通过校企合作、校园专场招聘、春秋季招聘会等多种方式,满足企业用工需求。

  三是优化营商环境。认真贯彻落实《河南省推进产业集聚区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2020年河南省推进产业集聚区高质量发展工作方案》等文件要求,以推动投资项目落地建设为目标,实行投资项目审批“精准前期、全程代办”服务,降低项目审批时间和资金成本,打造营商环境高地。强化企业服务“软环境”,健全领导干部联系分包服务企业制度,加强服务专员与企业的对接联系,积极帮助企业解决生产经营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持续提升企业服务水平,构建亲清的政商关系。

  四是理顺管理体制。建议相关部门出台指导意见,理顺管理体制,充分发挥联席办的协调指导功能,更好地指导各地产业集聚区的发展。内部管理上,各职能部门应在产业集聚区设立专门的派出机构,一方面对产业集聚区的项目实行统一的行政审批,提高工作效率,促进项目尽快落地;另一方面要落实执法管理职能,在管委会指导下做好日常执法监管,促进项目和企业依法建设和生产。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