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公众号
APP下载

首页 > 专题荟萃 > 全会活动 > 河南省政协十二届四次会议 > 会议文件

发挥政协优势广泛凝聚共识

时间:2021-01-28 10:16 来源:河南省政协

杨娅辉委员在省政协十二届四次会议上的发言(摘要)〕

 

凝聚共识根植于人民政协的制度设计之中,与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共同构成了人民政协的主要职能。在实践中,市县政协凝聚共识工作还存在薄弱环节,如思想认识有偏差、平台载体不多、制度机制支撑不足、委员主体作用发挥不够等。为此建议:

一、奏响党建强音,在落实党对政协工作的全面领导中凝聚共识

坚持把党的意志和决策部署转化为各族各界人士的共识和行动,是人民政协肩负的重要政治责任。要完善组织体系,明确政协党组、机关党组、机关党委和基层党支部(专委会功能型党支部)之间的关系,厘清职责定位,做到无缝对接。要健全制度机制,落实党组成员联系党员委员、党员委员联系党外委员、谈心谈话等制度,发挥中共界委员“关键少数”作用、党员委员先锋模范作用。要创新方式方法,丰富“党建+”新形式,打造政协特色党建品牌,促进党建和履职深度融合,提高政协党建工作水平。

二、强化理论武装,在夯实共同思想政治基础中凝聚共识

坚持以科学理论武装头脑,是人民政协完成新时代凝聚共识历史使命的根本思想保证。要崇尚学习、加强学习,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持续开展中国共产党史、新中国史和统一战线历史、人民政协历史教育。要完善学习制度体系,建立学习座谈会、形势报告会制度,落实好“第一议题”制度,持之以恒抓好理论学习。要丰富学习形式,开设“委员讲坛”“委员沙龙”,开展读书活动、践学考察,用好“学习强国”、政协网站、微信公众号等新媒体,不断汲取思想营养和精神动力。要发挥示范引领作用,政协组织中的中共党员先学一步、政协机关学深一层,带头学出觉悟、信仰和担当。

三、突出协商主业,在发挥政协协商民主功能中凝聚共识

市县政协的主要工作是协商,必须充分发挥专门协商机构作用,把凝聚共识贯穿履职各方面全过程。要在协商中正面发声、聚同化异。用好全体会议、专题议政性常委会会议、专题协商会、月协商座谈会、提案办理协商会、网络协商会以及“政协邀您来商量”平台,扩大社会各界有序政治参与。要在监督中解疑释惑、增进理解。围绕党委政府决策部署的贯彻落实,深入开展民主监督,通过优化、补正、完善,当好参谋助手,不断化解和防范风险。要在经常性工作中理顺情绪、化解矛盾。做好提案、视察调研、反映社情民意信息等工作,在敏感点、风险点、关切点问题上统一思想、引导预期、提振信心。

四、加强团结联谊,在政协组织内部和社会各界中凝聚共识

人民政协是大团结大联合的重要平台,必须发挥包容性强、联系面广的独特优势,凝聚更大范围的共识。要加强党派团体之间的合作共事。建立各党派团体参加政协工作共同性事务交流机制,对党派提案、大会发言等优先安排,开展以自我教育为主旨的党外委员学习考察视察活动。要发挥专委会在凝聚共识中的前沿阵地作用。开展学习教育、调查研究、建言资政、走访联络等工作,更好地联系界别、部门和群众。要强化委员责任担当。以“委员工作室”“委员之家”为抓手,深入基层群众宣传大政方针,讲好中国故事、政协故事,开展解难纾困工作,为高质量发展凝智力、添助力、增合力。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