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皓委员在省政协十二届四次会议上的发言(摘要)〕
习近平总书记在致首届全国职业技能大赛的贺信中指出,技术工人队伍是支撑中国制造、中国创造的重要力量,要高度重视技术人才工作。这充分表明培养更多高技术人才至关重要。我省历来高度重视技能人才工作,在坚持项目打造、环境优化的基础上,始终把培养高技能人才特别是青年高技能人才作为促进充分就业、高质量就业的重要抓手,持续推动技能人才与产业发展深度融合。省人社厅与共青团省委连续16年举办青年职业技能大赛,在全国首届职业技能大赛中荣获团体第6名。
通过首届全国职业技能大赛,我们也深感我省青年技能人才的培养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与国内先进省市相比,在应对高质量发展方面还存在一些差距:一是激励政策不够完善。社会上“重学历、轻技能”现象依然突出,物质和精神激励机制与先进省市相比冲击力不够、“含金量”不高,不能有效吸引人才、留住人才,全省青年技能人才仍处于外流状态。二是培养力量不能满足需求。全省培养职业技能人才的专业高校相对较少,不能满足相关产业部门用人需求,中职中专毕业生又达不到招聘单位门槛,导致人才供需矛盾。三是梯队建设不够科学。我省目前处于初级人才相对饱和、中级人才断层、高级人才缺乏的状态,尚未形成结构科学、稳定发展的技能人才队伍。
为此,建议:
一、加强“帮、服、助”,增强吸引能力
建立完善青年技能型人才培养、选拔、引进、激励、保障机制,消除体制机制障碍。构建统一开放的人力资源服务平台,为青年技能人才的就业创业、职业技能提升提供有针对性的信息、培训、指导等服务。在省级评奖评先中,适当提升青年技能人才比例,增强对青年高技能人才的吸引力。
二、整合“校、企、社”,提升服务质量
强化技能人才培育支持措施,教育、人社、工信等部门加强联合,将企业对技能人才的需求和高校毕业生的对口就业相结合,解决青年技能人才“入门难”问题。打通青年技能人才职业晋升通道,以导师带徒、竞赛比武、创新成果评选等形式,拓宽青年技能人才的晋升通道,解决青年技能人才“晋升难”问题。注重青年技能人才的法律保护,保障青年技能人才的工资收入、科研成果转化、经营性收入,保障青年技能人才的合法权益,解决青年技能人才“维权难”问题。
三、统筹“初、高、引”,夯实人才基础
加强初级青年技能人才的培养,学习借鉴沿海发达地区的现代学徒制,广泛开展职业院校学生到企业进行践学,让学生毕业就能够有就业能力。建设培养高级青年技能人才的长效机制,建立由政府、企业、职业院校组成的高技能人才培养委员会,各行业成立以大国工匠、高校教授为主的导师团,定期组织青年技能人才行业高端沙龙,让青年技能人才视野更宽、眼界更高。加大引进重点、急缺行业青年技能人才力度,按照省委十届十二次全会精神,对装备制造、绿色食品、电子制造、先进金属材料、新型建材、轻纺企业等行业人才缺口情况进行调研汇总,引进相关人才,不断夯实重点行业高技能人才储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