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险峰委员代表田国强等8名委员在省政协十二届四次
会议上的发言(摘要)〕
规划建设洛阳都市圈,是省委省政府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区域协调发展重要论述的重大举措,也是洛阳、济源两地“十四五”发展的重大任务、重大机遇。去年以来,我省先后出台《关于推进洛阳济源深度融合发展的若干措施》《洛阳都市圈发展规划(2020—2035年)》,明确提出支持洛济深度融合发展,打造洛阳都市圈一体化发展样板。洛济两地签订了《洛阳—济源深度融合发展战略合作框架协议》,两地融合发展全面提速。为更好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重大决策部署,高质量建设洛阳都市圈,形成中原城市群高质量发展新的增长极,建议加快推动洛济深度融合发展,建设洛阳都市圈轴带发展先行区。
一、强化统筹协调洛阳都市圈建设领导力量
建议省中原城市群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和省都市圈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加强领导,尽早设立由省级领导牵头的专项工作组,在组织领导、发展规划、合作联动等方面统筹推进重大事项,在做好各项任务统筹、协调推进等工作中,将洛济深度融合发展的重大问题作为重要工作予以协调解决,为不断提升融合发展水平提供有力支持。
二、推动洛阳济源高端石化产业成为洛阳、济源、焦作轴带发展的重要支撑
一是争取将洛阳石化百万吨乙烯项目纳入国家石化产业布局规划,并协调中国石化集团加快完成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和审批,推动项目及早具备核准开工条件。二是支持洛阳石化产业集聚区规划范围由现有的12.97平方公里扩充至19.12平方公里。加快审批扩区总体规划方案,省自然资源厅统筹解决耕地保护任务调减、基本农田调规、建设用地规模扩充等事宜;省发展改革委统筹布局下游产业链项目,推动孟津华阳、吉利石化、济源虎岭、焦作孟州等产业集聚区协同发展。三是在洛阳规划布局建设一所与石化产业集聚区配套的化工新材料研究院,以化工高端新材料研究、成果转化及科技服务为主导,助力石化企业从基础化学品生产商向高端化学品、高端新材料供应商转变,同时将化工新材料研究院的技术研发及科技服务等成果辐射全省乃至全国。
三、加快提升综合交通枢纽承载能力
一是推动呼南高铁豫西通道尽早开工建设,加速洛阳形成“十字形”高铁,推动由交通节点城市向交通枢纽城市迈进。建议省政府协调国铁集团,尽快扎实开展呼南高铁焦作—济源—洛阳—平顶山段各项前期工作,推动项目早日开工。二是加快推进S240济洛快速通道、S309济洛黄河大桥等项目建设。建议省政府协调省自然资源厅和省交通运输厅解决两个项目土地问题,为构建洛阳—济源—焦作发展轴带提供更加高效便捷的交通支撑。三是谋划建设洛阳机场—孟津——吉利—济源市域轨道交通快线,打造“轨道上的都市圈”。
四、加强财政金融政策支持
一是加速深度融合进程。进一步协调洛济两地完善免费通行政策,将免费通行惠及郑州等地车辆。二是支持地方银行加快发展。河南银保监局加大指导和支持力度,帮助洛阳银行在济源示范区设立分行,更好地支持洛阳都市圈建设。
五、围绕加快建设国际人文交往中心的战略定位,持续提升洛阳副中心城市软实力
建议省委省政府出台相关政策,将非省会城市功能的文化、教育、医疗等领域项目逐步向洛阳都市圈倾斜。引导新的优质医疗、教育资源优先向洛阳都市圈布局,为加速人才聚集、提升洛阳都市圈城市影响力奠定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