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公众号
APP下载

首页 > 市县政协

用活本土红色资源,新乡市政协提升党史学习教育实效

时间:2021-06-23 07:34 来源:河南省政协

“‘一颗红心两只手,不怕流汗啥都有’。二百六十名开凿愚公洞的愚公移山专业队队员在一无机械、二无经验的情况下,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攻克一个又一个技术难题,终于开凿出长八百米的愚公洞,连接起长期被太行山岭阻隔的辉县盘上盘下两个地区……” 6月17日上午,新乡市政协机关党员干部在辉县市愚公洞隧道前现场开展党史学习教育,认真聆听愚公洞的历史。为大家解说的王玉明今年68岁,曾是新乡市辉县愚公移山专业队一员。作为愚公洞和辉县公路建设的亲历者,辉县市政协委员王玉明还担任了新乡市公路展览馆“弘扬新乡公路精神”义务讲解员。

  

市政协机关党员干部还参观了被列入新乡市首批公路交通设施类文物名录的辉县愚公大桥。据王玉明介绍,“这座桥全长150 米,主拱跨径102 米,拱高10米,高14米,宽8.5 米,桥下流河水,桥上是公路,建成时是全国跨径最大的石拱桥。”

在向阳洞隧道附近的愚公移山专业队纪念亭前,王玉明介绍,“从1965年到1974年,我们这支钻山打洞的专业队伍和辉县的民工一起,接连拿下了石岭洞、愚公洞、战备洞、向阳洞、友谊洞等多项工程,但是也有十几位队员牺牲在建设工地上,献出了自己年轻的生命。”同志们被专业队员们“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精神深深感动,在蒙蒙细雨中为牺牲的同志默哀致敬。

  



为用活用好本土红色资源,把革命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市政协机关精选全市红色资源点,并穿点成线,用情景促学,让历史“活”起来,不断推动党史学习教育入脑入心。

  

市政协机关组织党员干部还参观了中共新辉获汲中心县委机关和陈赓抗日作战指挥部旧址,“你看,这面墙上,这些大小不一的洞,都是抗战时期敌人的枪炮打在这里留下的痕迹,也是辉县等地人民英勇抗击日寇的直接证明。”在位于西平罗村崔家大院的中共新辉获汲中心县委机关旧址内,工作人员指向一面山墙,讲述着发生在这里的故事。

无声实物书党史,太行烽火照汗青。同志们在陈赓抗日作战指挥部旧址中聆听了陈赓在辉县时进行抗战的英雄事迹,参观了《陈赓日记》(选摘)等革命文物展板。市政协机关还为第二季度入党的党员统一过“政治生日”,市政协副主席吴岳善、秘书长郝贵昌向过“政治生日”的党员赠送贺卡,并带领机关党员同志重温入党誓词。

  

在三郊口满天星服务区,大家集中观看了1974年中央新闻电影制片厂拍摄的《辉县人民干得好》新闻纪录片。一幕幕震撼的画面,一句句动人的解说,一下子把大家带到了的峥嵘岁月,老书记郑永和带领辉县人民劈山开路、拦河造田、兴修水利,彻底改变了辉县一穷二白的旧貌,“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辉县人民留了下无数的红色故事和宝贵的革命精神资源,使参加党史学习教育的机关党员受到红色精神的洗礼和感召。

此外,为使党史学习教育入脑入心,市政协机关还邀请新乡市委党校副教授李伟为机关全体党员干部职工专题作了《学习光辉党史、坚守初心使命》讲座,安排机关党员讲党史故事,组织机关党员干部党史知识测试、“唱支歌儿给党听”庆祝建党100周年合唱等,促进机关全体同志思想政治再洗礼、初心使命再升华、担当作为再鼓劲。

市政协机关创新多种形式,用好用活本土红色资源,把“家门口”的红色资源转化为党史学习教育的“活教材”,进一步丰富党史学习教育载体,增强了广大党员参与党史学习教育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推动了党史学习教育走心走深走实。

  (文图:新乡市政协)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