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公众号
APP下载

首页 > 政协论坛 > 发言摘登

推进乡村振兴激活农村消费市场

时间:2021-07-20 09:04 来源:河南省政协

  全国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我国仍有5亿多人口生活在农村,满足农村消费需求,释放下沉市场潜力,已经成为我国促消费扩内需、构建“双循环”的重要着力点。实现“共同富裕”最困难的环节在农村,确保粮食安全最稳固的基础在农村,生育愿望最强烈的地区在农村。我省是农业大省、人口大省,可挖掘的农村消费潜力十分巨大,农村地区居民消费的增长和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我省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农村地区消费市场存在的问题

  (一)我省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十三五”期间,我省农民收入年均增速较全国低0.25个百分点,收入差距从2015年的569元增加到2020年的1023元。2020年,我省农民人均收入16108元,在全国排名第19位,中部六省排名第5位。

  (二)潜在硬性支出比重较大。农村地区红白喜事、子女教育、大病医疗等硬性支出占比较大,多数乡村存在老龄化、留守儿童多的现象,农村更需要可承受的教育医疗资源。但是,农村教育、医疗水平与城市存在不小差距,农村教学环境相对落后,低成本中医逐渐消失,导致农村地区养老、防病负担大,进一步抑制了农民的消费欲望。

  (三)适配农村消费产品较少。农村消费品以城市外溢商品为主,多数商家把农村视为推销城市积压品的场所,专门针对农村需求的生产生活商品较少,智能电视、智能手机、电脑等信息化商品操作复杂,农村主要消费人群中老年人和留守儿童难以适应。

  (四)消费市场环境有待改善。农村消费市场规模小、相对分散,服务质量差。市场秩序混乱,假冒伪劣商品充斥农村市场。供水排水用电等基础设施薄弱,物流公司考虑成本问题不能实现村村物流通,影响消费市场发展。

  二、激活农村消费市场的建议

  (一)注重产业下沉,增加收入激活消费动力。在稳定粮食生产基础上,大力发展高效种养业和绿色食品业,推进农业全产业链发展。发展乡村旅游,为农村种植业、加工业、餐饮业、住宿业等多个产业提供更大的发展机遇。发展专业合作社,壮大集体经济,做活乡村产业,打造特色品牌,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助力农业转型升级。吸引返乡人才,利用他们改变农村消费习惯。

  (二)借力乡村振兴,补齐农村硬性支出短板。用好村规民约,完善红白理事会,规范农村婚丧嫁娶费用。前瞻性规划乡村教育体系,建设学区中心学校,盘活废弃小学建设村办幼儿园。提倡中医回归,设立乡村中医馆,针对农村常见病、慢性病等发展针灸拨罐、贴敷理疗等传统低费用技术,发挥中医防病养病效能,切实降低农民医疗费用。

  (三)完善服务能力,打通农村消费升级痛点。引导城市有能力、有条件的生产流通企业向农村延伸营销网络,主动开发适合农村消费特点的优质商品和服务。完善益农信息社、供销社等平台,增加专职人员,提供商品实用知识讲解,解决优质商品使用的最后一步。满足农民民生需要、扩大农村消费,帮助企业开拓潜力巨大的农村市场。

  (四)强化监督监管,改善农村消费市场环境。规范农村市场秩序,加强市场监管,充实执法力量,完善城乡联动机制,严厉打击农村生产经营假冒伪劣商品等违法行为。规范农村销售网点,公开商品进货渠道,强化商品质量监管,试行农村商家的信誉黑白名单制,推动农村诚信体系建设。

  (五)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公共服务水平。完善水、暖、路、气等农村基础设施,助推农业生态链、休闲价值链、民宿经济链、乡土风情链等发挥效益,注重提升公共服务水平,吸引更多的城市群体到农村去消费、居住,拉动农村消费经济,让乡村留得住人及人才。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