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公众号
APP下载

首页 > 政协论坛 > 发言摘登

完善防灾减灾体系建设 降低自然灾害损失

时间:2022-02-15 06:11 来源:河南省政协

  2021年7月,我省遭遇极端强降雨,降雨持续时间之长、涉及范围之广、雨量强度之大历史罕见。灾情发生后,中共河南省委、省政府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全力开展防汛抢险救灾工作,加快恢复生产生活秩序。在应对这场自然灾害过程中,还存在一些短板:

  一是防灾减灾意识淡薄。北方常年干旱天气给一些干部群众带来麻痹侥幸心理,对突发极端天气认识不足,防灾意识不强;基层对防灾减灾的科普教育不深入,群众没有掌握应有的防灾知识,导致自救互救能力不强。

  二是应急管理能力不强。职能部门应对突发事件的果断反应能力有待提升,大型抽排、电力、通信等应急设备满足不了抗灾需求,部分社区物业管理体系不完善、发动组织能力不强。

  三是基础设施建设存在短板。城市地下管网、水电、通信等规划设计标准偏低,一些医院、高校的高精密仪器安置不尽合理,一些泄洪通道和排涝设施年久失修,贾鲁河等骨干行泄洪河流上下游标准不统一、联动机制不完善。

  四是灾后重建面临资金难题。部分受灾地区财政收入紧张,地方配套和自筹资金困难,灾后重建资金缺口较大。乡镇级财政更是捉襟见肘,影响了灾后重建的速度。

  为此,建议:

  一是加大宣传教育,提升防灾减灾意识。大力开展防灾减灾宣传,强化警示教育,推动安全知识进机关、进企事业单位、进校园、进社区、进农村。常态化开展应急救护技能培训和逃生避险演练,筑牢防灾减灾救灾的人民防线。

  二是完善管理机制,提高应急救援能力水平。坚持“以防为主、防抗救相结合”的方针,建立健全各项防灾减灾管理体系,全面提升综合应急防灾能力。进一步强化应急部门的牵头抓总作用,完善应急值守、信息报告、风险评估、现场指挥、综合协调、舆论引导等环节工作机制。统筹建设从省到村的五级应急物资储备和生产生活保障体系,有班子、有机制、有预案、有队伍、有物资、有培训演练。建设乡镇应急管理站,推进安全风险网格化管理。组织社会力量有序参与防灾减灾,或纳入政府购买服务,或志愿服务,鼓励其参与应急培训、技能交流活动,承担基层部分科普宣传、风险排查等常态工作。建设若干区域应急救援中心,提升航空救援能力。

  三是加强基础建设,强化防灾减灾能力。加强智慧监测等管理,完善全省应急云和大数据、通信等信息化基础设施,实现应急资源、应急管理“一张图”。压实相关部门职责,科学规划水电气暖和精密设备等重要设施的位置,出台严格的施工标准和验收规定,并做好监管工作。根据不同地域及路段,科学设定防洪标准,形成沟相连、渠相通的网络。组织专业力量,对全省地质、河流安全隐患进行普查,建立项目安全隐患评估审核整改机制。

  四是统筹安排资金,保障群众切身利益。加大对受灾地区交通、学校、医院等公益类项目的支持力度。适当调整地方匹配资金的额度比例,减轻受灾地区财政压力。出台优惠政策,调动国有金融机构和企业、社会资本积极参与灾后重建,共建美好家园。积极向国家和相关部门反映,适当调整补偿政策,保障受灾群众利益。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