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公众号
APP下载

首页 > 专题荟萃 > 全会活动 > 河南省政协十二届五次会议 > 会议文件

关于加快郑洛西高质量发展合作带建设的建议

时间:2022-02-15 06:02 来源:河南省政协

  中共中央、国务院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纲要》中提出,要“建设郑(州)洛(阳)西(安)高质量发展合作带”(以下简称“合作带”)。我省积极与陕西、山西加强沟通对接,先后在洛阳、西安、郑州召开合作带建设座谈会,举办科创论坛等活动,三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签订了协同推进合作带建设的协议,合作带建设顺利开局。

  一、存在问题

  (一)跨省级区域协同机制尚不健全。跨省之间的优势互补、融合发展、风险共担机制尚未建立;生态环境共治共保、区域交通设施共建互联尚未贯通;郑州、西安两大国家中心城市与洛阳、三门峡等区域内城市之间仍以自我发展为主,尚未形成联动发展、合作共赢的良性局面。

  (二)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比较明显。郑州和西安均是国家中心城市,处于第一层级,经济发展水平在全国排名基本处于前20名,城市实力明显高于其他城市;洛阳处于第二层级,发展水平与郑州、西安相比都有明显差距,其中经济总量和城市常住人口均不到郑州的一半;区域内其他城市处于第三层级,经济实力较为薄弱。

  (三)资源要素协同开发利用不足。西安、洛阳科研院所众多,但基本处于“孤岛式”创新,科技成果跨区域转化率不高。合作带拥有黄河、秦岭和伏牛山等山水资源,但尚未建立跨区域共保共治机制,污染防治、流域治理、水资源保护利用等存在条块分割、各自为战的情况。

  (四)文旅文创融合发展不紧密。合作带地处华夏文明的发源地,历史文化资源丰厚,但城市之间文旅业仍缺乏一体规划运营的旅游产品和精品线路,没有形成历史遗迹保护传承的共同体。

  二、有关建议

  (一)建立高效顺畅的跨区域协同机制。常态化落实省际联席会议制度,协调解决跨区域、跨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大问题。同时,建议豫陕晋三省联合开展合作带建设重大课题研究,共同争取国家尽快启动合作带规划编制工作,推动合作带上升为全国性区域发展战略。

  (二)推动生态环境共保共治。一是共同推动秦岭、伏牛山生物多样性保护,协同推进山体复绿和国土绿化,连通建设沿黄生态廊道。二是共同谋划实施黄河湿地生态保护与修复工程,推动黄河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三是加大跨省联合执法力度,发布生态环境准入负面清单,建立省际生态补偿机制。四是探索推进流域内法院联动执行工作,开展跨区域环境资源保护案件协同审理。

  (三)构建一体化重大基础设施体系。一是优化提升郑西高铁、连霍高速等通道功能,加快省际高速公路和沿黄南、北岸公路建设,谋划郑洛高速延伸至西安新通道,开展郑西高铁第二通道前期研究,规划建设河南(洛阳)新机场。二是推进豫陕晋三省煤炭、电力、油气等互联互通工程,研究陕西至河南等新的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三是共同推进5G网络、国家超算中心等建设,提升郑州、西安互联网骨干直联点和洛阳工业互联网二级解析节点功能,共建“智慧黄河”平台。

  (四)联合打造中西部科创高地。一是组建先进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等产业创新联盟,承接国家重大科技项目,联合打造技术交易中心和专利信息资源库,合作成立黄河水资源综合利用和泥沙资源化利用研究院。二是建立跨区域创新服务联盟,联合设立科技创新引导基金,支持科技型、高成长型企业发展。三是共同开展重大关键核心技术攻关、颠覆性技术研发等,支持高校、科研院所开展跨学科科研攻关。

  (五)共建华夏文明传承创新核心区。一是系统发掘研究二里头、兵马俑、双槐树等遗址遗迹,创新河洛文化、关中文化保护传承方式,协同打造世界级文化遗产展示带。二是推动郑州、西安协同举办拜祖、祭祖大典等重大活动,建立秦岭、伏牛山等全域旅游协作区。三是共同申建黄河国家文化公园,支持郑州、洛阳、西安联合编写《三京志》,开通西安—洛阳丝绸之路、大运河世界文化遗产等研学专线,促进文化交流互动。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