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端新闻·河南商报讯(记者 肖风伟 通讯员 祝鹤 吴文狄)“啥时候还来……”信阳市商城县汪桥镇汪楼村,老人刘清春紧紧拉着“女儿”熊美凤的手不松,不停地问。
今年98岁高龄的刘清春是一位独居老人,因小脑萎缩记忆力弱,常常误将上门进行养老服务的护理员们当成自己的女儿,老人则成了“老小孩儿”。时间久了,护理员们也不解释了,尽可能满足“老小孩儿”的各种“要求”,老人要抱着上床睡觉,“女儿们”就照做。每次上门,有时带瓶饮料,有时带面包,这种惊喜很让老人高兴。
汪桥镇现有特困供养老人359人,护理费集中统一管理调配,实施党委领导、政府主导、社会事务服务中心协调、医疗机构参与、高校支持、群众自愿的“六大融合”养老机制,率先在该县开展特困供养人员照料护理改革试点工作。该镇成立了河南老来孝养老服务有限公司,选聘有爱心和责任心的护理员组建“老爱笑”专业护理团队,将全镇25个村(社区)特困供养老人划分为五个片区,每两名护理员负责一个片区,根据特困人员护理需要的不同,每月开展2~4次的居家基础护理。
“我们镇探索的居家养老护理‘汪桥模式’,核心是将以往单一的资金救助转变为‘资金+物质+服务’救助模式,以困难群众物质与精神需求为导向,采取更精准的救助方式,提升特困人员监护照料服务水平,真正让‘幸福养老’的梦想成为现实。”汪桥镇主要负责人说。
责任编辑:魏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