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公众号
APP下载

首页 > 文史资料库

大运河保护与申遗 | 我所亲历的大运河保护与申遗活动

时间:2022-06-20 15:03 来源:中国政协文史馆

  2014年6月22日,在第38届世界遗产大会上,大运河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大运河和长城一样都是中华民族标识性文化遗产,它以线长、点多、面广的线性活态文化遗产项目申报世界遗产,是一项伟大的创举。八年申遗、梦圆多哈,是中央政府、运河沿线地方政府及社会各方面共同努力的结果,凝聚了太多人的心血、智慧和汗水。我作为一名老政协委员,回首参加推动大运河保护和申遗的历程,感到十分欣慰。

  一、杭州的运河情结

  大运河是世界上开凿最早、里程最长、持续利用时间最久的人工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水道,沟通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成为贯通神州大地南北的大动脉,“至今千里赖通波”,谱写了一部雄浑壮丽的民族史诗。

  大运河不仅作为水上航运通道承担了繁忙的运输任务,而且还发挥着防洪、灌溉、供水、旅游等多种综合效益,给运河两岸人民带来福祉,同时还产生了博大精深、灿烂辉煌的运河文化,汇集了政治、经济、科技、军事、文化等诸多领域的庞大信息。大运河极大地促进了运河区域乃至全国的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随着运河沿岸商品经济的繁荣,兴起了一批工商兴旺、商客云集、交易繁盛的运河城市,成为经济重镇。

  我生活和工作在杭州。杭州自古享有“人间天堂”的美誉,不仅拥有风光秀丽的西湖,还是京杭大运河的南端起点。杭州因河而生、由河而兴,大运河水系犹如丝丝血脉滋润着这座城市,维系着城市的兴衰,成就了“钱塘自古繁华”的千古绝唱。当地人民群众对大运河怀有深厚的感情,将大运河称为哺育杭州成长的“母亲河”。

  早在2001年5月11日,我在杭州市调研时就提出:“杭州不仅要进一步丰富和发展西湖文化,使这个亮点更亮,而且要拓宽思路,重视运河文化的建设,使其尽快成为杭州新的文化亮点、新的文化知名品牌。”

  2002年初,杭州市第九次党代会作出实施运河(杭州段)综合整治与保护开发工程的决策和部署。2003年,杭州市京杭运河(杭州段)综合整治与保护开发指挥部成立,围绕“还河于民、打造世界级旅游产品和申报世界文化遗产”三大目标,编制综合整治与保护开发规划,陆续建设运河综保一期“一馆两带两场三园六埠十五桥”系列景观工程,兴建中国京杭大运河博物馆和运河文化广场,进行小河直街和桥西历史街区的改造工程。

  杭州还是大运河文化节的发起城市。2002年10月,由杭州市人民政府主办、拱墅区人民政府和杭州市文化局承办了首届中国京杭大运河文化艺术节,邀请大运河沿线城市的嘉宾聚集杭州,交流展示运河城市的民间文化艺术,弘扬运河文化,使更多的人了解运河、热爱运河、保护运河,促进运河沿线城市经济文化的大发展。

  新世纪以来,运河杭州段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小河直街、富义仓按照“修旧如旧、最小干预”的原则进行保护修缮,真实地保留了建筑特色、街巷环境、航运遗迹的历史风貌。利用通益公纱厂、土特产仓库等工业和仓储遗存,改建的中国刀剪剑博物馆、中国伞博物馆、中国扇博物馆,成为人们了解历史、增长知识、体验生活的学习场所。水上巴士往来于市区运河之上,开发了运河客运交通的新功能,便利了市民的工作和出行。如今杭州的运河沿线水清、河畅、岸绿、景美,既传承了历史文化,又惠及了当地百姓,市民的幸福指数大大提升。

  二、运河调研选题应运而生

  全国政协拥有一批文化遗产领域的领导和专家学者,他们把文化遗产保护作为履行委员职能的重要课题。1985年两会期间,侯仁之、阳含熙、郑孝燮、罗哲文等四位政协委员提出《中国应加入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提案。提案提交之后,得到了国家的高度重视,全国人大常委会于当年12月批准中国加入《世界遗产公约》,并于 1987年12月拥有了长城、故宫、周口店北京人遗址、秦始皇陵及兵马俑坑、敦煌莫高窟、泰山等我国第一批世界遗产。

  在第十届全国政协期间,我担任文史和学习委员会副主任。文史和学习委员会一直将文化遗产保护作为参政议政的重要内容,十届政协期间先后开展了名人故居、历史文化名城、世界文化遗产等专题调研活动。2005年 12 月中旬,文史和学习委员会主任会议研究 2005 年工作总结和 2006年工作设想,提出“运河沿岸的历史遗迹保护”等三个选题作为 2006 年调研备选题目。

  12月22日,文史和学习委员会联合有关部委举办“中国世界遗产走过20年”座谈会,邀请当年四位提案人(侯仁之先生由长子代表)、文博界著名专家学者和部分世界遗产单位负责同志参加。会上,罗哲文先生回顾了当年在全国政协提出提案的情景后谈到,大运河的历史文化价值相当高,物质文化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都非常丰富,足以与长城相媲美。长城早在1987年就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而大运河因种种原因一直与世界遗产无缘。为了促进大运河的申遗工作,一周前他和郑孝燮先生、来自杭州的工艺美术大师朱炳仁先生联名给运河沿线城市市长写了一封信,呼吁加快大运河在申报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两大遗产领域的工作进程。罗老怀着对政协深深的感情提出,全国政协在推动文化遗产保护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希望文史和学习委员会在推动大运河申遗方面再做些工作。

  12月底,在文史和学习委员会全体会议上,委员们对大运河这一选题产生浓厚兴趣,并采纳罗老关于推动大运河申遗工作的意见,大运河保护与申遗专题调研被列入本委员会2006年工作计划。

  回杭州后,我将文史和学习委员会的调研计划向杭州市的有关同志作了介绍,引起市委、市政府、市政协的高度重视。2006年“两会”前夕的 3月1日,文史和学习委员会在全国政协礼堂召集小型座谈会。由我出面,邀请杭州市政协主席虞荣仁、副主席俞国庆,杭州市政府副秘书长、运河综合整治与保护开发指挥部总指挥陈述,工艺美术大师朱炳仁等商谈京杭大运河考察调研活动安排事项。大家谈到,大运河保护与申遗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京杭运河沿线 20 个城市,以及文化、水利、交通、建设、环保等多个部门,需要各个城市、各个部门统一认识、形成合力,才能真正做好大运河的保护工作,才能取得申遗成功。人民政协要发挥自身的优势,深入调研,协调各方,大造声势,唤起全社会对大运河保护与申遗的关注和支持。大家还提出,为了引起社会的关注,考察团出发时最好搞个启动仪式。朱炳仁先生自愿承担“京杭大运河保护与申遗纪念标”的制作。杭州的同志希望,考察调研活动结束后,在杭州举办高层论坛,并能发表《杭州宣言》。《人民日报》主任记者齐欣转达罗老的建议,文史和学习委员会在两会上提交一个关于大运河申遗的提案,以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和社会的关注。最后商定,由我牵头起草提案,在“两会”期间提交;5月中旬组织考察调研活动,邀请一位全国政协副主席任团长,本委员会委员和相关领域的专家、运河沿线省级政协文史委员会负责人参加;5月22日在杭州举行研讨会,邀请一位全国政协副主席出席并讲话,考察团成员和有关部委负责同志、运河沿线城市市长参加,由文史和学习委员会主办,杭州市承办。

  三、一份引发社会强烈反响的提案

  座谈会之后,委员会办公室的同志在紧张的大会会务工作当中起草了《应高度重视京杭大运河的保护和启动“申遗”工作》的提案。3月5日,提案初稿送给我,内容和文字都还不错,只是作了少许文字修改。3月6日,恰逢小组讨论,本委员会委员和其他委员对大运河申遗表现出极大的热情,纷纷要求签名。短短半天,签名的委员达58位,其中有大运河沿线省、直辖市政协的现任主席及原主席,有国家文物局前后两任局长,还有一些社科界、文艺界的名人。

  3月10日,新华社发出消息《京杭大运河堪比长城,委员呼吁“抢救性保护”》,一些媒体纷纷转载。关于大运河保护与申遗的提案通过各种媒体的传播,在社会上特别是运河城市引起强烈的反响。

  3月17日至22日,受全国政协文史委委托,郑孝燮、罗哲文、朱炳仁“运河三老”先期到杭州和扬州调研。两市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先后会见了“三老”,一起畅谈大运河保护与申遗大计。运河沿线一些省市政协文史委员会的同志主动与我们委员会办公室沟通情况,商议如何组织推动大运河的保护与申遗活动。3月下旬,文史和学习委员会办公室邀请运河沿线省、直辖市政协文史委员会负责同志来京,通报即将组织京杭大运河考察活动的计划,并对考察方案进行了具体研究。各省、直辖市政协文史委员会负责同志返回本地后,立即组织省级政协委员会同有关市县及部门对当地运河状况进行了实地调查,对考察线路作出周密安排,对文化遗产点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做了精心准备。

  两会结束之后我回到杭州,市委主要领导陪同我乘船考察了大运河杭州段以及小河直街整治工程,杭州运河综合整治与保护指挥部负责同志专题向我汇报了一期工程进展情况。浙江古籍出版社的同志找到我,商议共同出版《九省运河泉源水利图》事项。该图是清朝乾隆五十五年(1790)前后的佚名人士所绘,为国家图书馆善本特藏部特藏精品。全图详尽绘制了从绍兴经杭州到北京的运河沿线船闸、河坝、支流来水和运河水分流等水利情形,并将从两湖经江西到江苏镇江的长江漕运也纳入运河水系之中,作了较为简约的反映,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我们认为,出版这本图册对于弘扬千年运河文化,推动运河文化的保护和申遗工作具有重要意义。经报王蒙主任同意,以全国政协文史和学习委员会的名义编辑,由浙江古籍出版社仿真复制出版。在之后的考察活动中,这本图册成为我们赠送运河沿线城市的一份礼物。

  四、一次影响深远的运河之旅

  经过两个多月的精心筹划和准备,2006年5月12日,京杭大运河保护与申遗活动启动仪式在首都博物馆中央大厅举行。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北京市委书记刘淇,全国政协副主席陈奎元,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交通部、水利部、文化部、国家文物局、中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国委员会、北京市政协的负责同志,以及大运河保护与申遗考察团全体成员出席。刘淇同志、陈奎元同志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并为京杭大运河保护与申遗纪念标揭幕。

  冒着霏霏细雨,陈奎元副主席率领考察团一行68 人踏上京杭大运河考察之旅。在这支队伍中,有历史、文物、非物质文化遗产、水利、城建等领域的专家,还有热心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政协委员。特别值得提起的是文物专家谢辰生、罗哲文和水利史专家陈桥驿,已是80多岁高龄,不顾旅途劳顿,即使河堤坡陡、道路泥泞,仍然深入实地,寻根问底。

  ▲2006年5月12日,京杭大运河保护与申遗活动启动仪式在首都博物馆举行

  董必武同志的女儿董良翚委员,在通州考察时因雨天路滑不慎扭伤了脚腕,行至天津伤情十分厉害,但她坚持要走完全程,并几次谢绝当地陪同人员要她坐轮椅的好意。后半程,脚伤好转多了,董委员就借助一支“留作纪念”的拐杖,行走在考察队伍当中,被人称为更像是“董老”。

  一路走来,还有许多感人的事情。考察团成员看到济宁以北运河断流,北方群众企盼运河通航,十分想了解南水北调工程与运河的关系。行程后期赶到嘉兴,吃过晚饭已近晚9点,考察团请水利部南水北调工程原副总工程师韩亦方介绍东线工程规划情况。会议室内热气腾腾,讲解者一丝不苟,听讲者聚精会神,不时有人提出问题,韩总工一一耐心解答。

  考察团历经10天,行程2500多公里,对6省(直辖市)18个城市、30余个县区的各个运河河段进行了考察,获取了丰富的感性认识,掌握了大量的第一手资料。河北段运河的船闸、码头、水闸等大多保存完整,但不少河道已经成了垃圾场。像台儿庄,当时河道已变成了臭水沟。聊城段河道维护得不错,他们自己整修后,注上了水,把聊城变成了水城。不过聊城段运河只有聊城一地有水,聊城通往南北的河道都是断水的,作为运河,聊城段也已经中断了。当时真正有水通流的运河河道,是从山东济宁开始,一直到杭州。从济宁开始,考察团一部分人乘车,一部分人乘船,沿运河一路南下。考察中我们发现,凡是通水的地方都是富裕的地方,从山东济宁往南,都是比较富庶的;凡是断水的地方都是比较贫困的,从山东济宁往北,都是比较贫困的。沿河群众看到我们考察运河,都希望能够让运河的水畅通。在一些考察点,附近群众奔走相告“大运河要申遗了”,在有些地点还引来群众围观。

  考察团所到之处,得到了当地党政领导及人民群众的热情欢迎。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天津市委书记张立昌,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省长吕祖善,天津、山东、江苏、浙江等省政协主席出面会见考察团全体同志。也就是说,考察团经过省会城市时,省委书记出面;未经过省会城市,省政协主席专程赶到运河城市会面。各个运河城市的市委书记、市长也都陪同考察,介绍情况。我们当面向市领导发出邀请,相约杭州再见。

  考察过程中,不断有地方上的同志加入考察队伍,考察团像雪球一样越滚越大,从北京出发大概只有100人,到杭州后已经有150多人。

  考察团有14位随团记者,分别来自中央和杭州的新闻单位。他们白天参加考察、采访,晚上还要忙着发稿。行程安排很紧,记者的工作更显得紧张。第一站在北京朝阳门的南新仓,这边,中央电视台的记者还在采访市文物局局长;那边,考察团的车队已经出发直奔通州了。时值初夏,南方气温闷热,晚上吃过晚饭,记者们回到房间,男记者便赤膊上阵,敲电脑,发稿。在10多天的时间里,人民网、《人民政协报》、杭州电视台、《钱江晚报》等媒体天天有来自考察团的消息;人民网开办了专栏“走近大运河——保护文化遗产,传承运河文明”,图文并茂报道运河沿线的历史文化及考察活动;《人民政协报》每天在头版显著位置报道考察动态。

  时任国家文物局局长的单霁翔评价道:“这是一次京杭大运河文化遗存的寻踪之旅,这是一次载入京杭大运河保护史册的文化之旅,这是一次满载丰收喜悦而归的成功之旅。”

  五、一次成果颇丰的研讨会

  5月22日,京杭大运河保护与申遗研讨会在杭州隆重召开。考察团成员、有关部委负责同志、6个省(直辖市)政协分管副主席和文史委员会主任、18个城市的市长或分管副市长和政协主席等近200人出席。陈奎元副主席在致辞时指出,运河沿岸城市为大运河遗产保护做了大量工作,在发掘运河文化遗产内涵方面创造了新鲜经验。大运河申遗工作任重道远,应从国家战略的高度,切实把积极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过程变成加强大运河保护与管理的过程,推动大运河遗产的整体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杭州市委书记王国平、天津市政协副主席王家瑜、扬州市市长王燕文、淮安市市长樊金龙等18个城市的领导同志介绍了各自城市运河段的现状及保护工作的情况。苏州市没有提交发言稿,会议也就没有安排发言。但前来参会的苏州市政协主席冯瑞渡,被会场气氛感染,找到会务组,要求安排苏州发言。镇江市副市长王萍在发言中讲到,申遗的目的是更好地保护大运河这一文化遗产,只有我们扎扎实实把大运河保护好了,申遗的道路自然也平坦了。她的观点成为与会者的共识。

  专家们从各自研究领域的角度,结合考察中的感受,阐述了如何做好大运河保护与申遗工作。既是全国政协委员又是国家文物局局长的单霁翔同志,予以这次活动全力的支持。在5月11日组团会上,他亲自作了情况介绍。杭州三天研讨会,他带病参加了全部活动,并在闭幕会上代表国家文物局作了重要发言。两院院士吴良镛、周干峙因另有安排,没有参加运河全程考察,专门来杭参加研讨会。他们的发言言简意赅,充分肯定了大运河的历史作用,结合我国经济建设面临的新形势,站在全局的高度对大运河申遗提出具体建议。会后,文史和学习委员会办公室将委员、专家的发言和运河城市的交流材料,以及考察研讨活动中的媒体报道,汇编成《京杭大运河 2006》正式出版。

  杭州市为本次研讨会做了充分的准备,专门编辑出版了一套《杭州运河丛书》,分为《杭州运河历史研究》、《杭州运河文献》(上下册)、《杭州运河风俗》、《京杭大运河图说》、《杭州运河古诗词选评》、《杭州运河桥船码头》、《杭州运河遗韵》,展现了大运河杭州段的丰富历史文化内涵。杭州市还向与会部门和运河城市赠送了运河之魂雕塑。与会同志考察了杭州段运河,杭州市对大运河的治理和沿岸的风光给大家留下了美好的印象,北京市通州区副区长刘淑华充满激情地吟诵起唐代白居易的诗句:“江南忆,最忆是杭州……”

  10多天来,通过考察、研讨、交流,大家对大运河的历史文化、保护现状和未来发展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感受,思考,认识,汇集起来,达成共识,就有了会议的重要成果和收获——《京杭大运河保护与申遗杭州宣言》。《宣言》提出,对大运河进行抢救性保护、实现可持续发展已经到了紧要关头。《宣言》呼吁,动员全社会力量参与大运河的保护与申遗工作,延续运河文脉,传承运河文明。从国家战略高度,建立统一协调机构,制定大运河保护的法律法规,统筹保护与发展规划。切实把申遗的过程变成加强大运河保护与管理的过程,确保沿线文物得到有效保护,合理利用资源,维护生态环境,使古老的运河重新焕发青春与活力。

  六、两会期间的大运河申遗热潮

  2007年3月的政协大会,是十届全国政协举行的最后一次全体会议。在这次会议上,有关大运河保护与申遗的议题成为委员和媒体关注的热点。会议期间,文史和学习委员会办公室和全国政协办公厅新闻局向全体政协委员赠阅了《京杭大运河 2006》一书,该书全景式记录了大运河保护与申遗活动在 2006 年所走过的道路。

  3月11日上午,在全国政协领导的高度重视下,我代表文史和学习委员会作了《高度重视京杭大运河保护和申遗工作》的大会发言,指出:“长城是凝固的历史,运河是流动的文化。在长城已成为世界文化遗产并得到初步有效保护的今天,我们要加倍重视京杭大运河的保护和申遗工作。京杭大运河不仅是一条积淀丰厚的文化遗产长廊,更是一条活着的、流动的、发展的文化经济黄金通道。切实保护好京杭大运河,不仅具有丰硕的历史文化价值,而且具有巨大的经济社会价值。”时任国务委员陈至立同志当场作出批示:关于京杭大运河保护和申遗的建议值得高度重视。请作分析,将现在就能做的工作先做起来,对长远的、涉及面广的问题可在深入研究论证后逐项解决。

  ▲2007年3月11日,作者代表十届全国政协文史委作大会发言

  3月11日下午,两会新闻组专门安排了一场“京杭大运河保护与申遗”中外记者集体采访。会场作了精心布置,介绍考察团活动的展板并排摆放在进门处,《古运回望图》百米长卷展开平放在长条桌上,京杭大运河地图矗立在大红会标旁边,电视屏幕播放着全国政协考察大运河的纪录短片。

  ▲2007年3月11日,全国政协十届五次会议举行京杭大运河保护与“申遗”集体采访,从左至右:李仁臣、刘枫、单霁翔、舒乙、刘庆柱

  大会新闻组组长、文史和学习委员会副主任李仁臣宣布采访开始后,单霁翔委员首先介绍了大运河申遗的背景。接着,我介绍了全国政协参与大运河保护与申遗活动的情况。随后,记者踊跃提问,我、单霁翔、舒乙、刘庆柱轮番答问,现场气氛活跃、热烈。

  3月11日晚上,陈奎元副主席在全国政协礼堂会见大运河沿线八省(直辖市)现任和前任政协主席。大家聚集一堂,交流对大运河历史文化价值的认识,畅谈大运河申遗促进沿线省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意义,商谈从人民政协的角度如何进一步推动大运河保护与申遗工作。

  大运河历史文化内涵丰富,其保护与申遗工作更是复杂异常。经历了 2006年5月的考察研讨活动,委员们对大运河的认识得到进一步提升将大运河保护与申遗视为义不容辞的责任;同时,大运河也成为文史和学习委员会的一张名片。

  2006年10月中旬,北京通州举办第三届京杭大运河文化节,文史和学习委员会收到邀请函,程世峨副主任和舒乙委员等应邀出席高峰论坛。

  此后,文史和学习委员会应邀派人出席了山东、宁波等省市举办的有关大运河保护与申遗的活动。2007年9月,我受委员会的委托,出席了首届中国扬州世界运河名城博览会。

  七、再次踏上运河之旅

  2008年全国政协换届,新一届政协文史和学习委员会依然将“大运河保护与申遗”列为重点调研课题。当年6月下旬,由陈奎元副主席任总团长,对山东、江苏、浙江进行了分省跟踪调研。两会之后,我已不再担任全国政协委员,但是受文史和学习委员会的邀请,陪同陈奎元副主席参加了大运河浙江段的跟踪调研活动。在2006年京杭大运河考察之后,文史和学习委员会收到绍兴市水利部门的信函,介绍了浙东运河的历史文化,附上绍兴运河园建设的资料,强烈要求加入大运河申遗的行列。2008年3月,大运河申遗城市联盟宣告成立,当时包括京杭大运河和隋唐大运河沿线共有33个城市加盟,而浙东运河的宁波、绍兴仍在圈外。根据绍兴方面的要求和一些专家的建议,浙东运河列入本次调研计划。

  6月22日,调研组来到浙江,第一站是绍兴。下午,顶着炎炎烈日,调研组一行20多人来到运河园,此时陈奎元副主席和各位成员已是汗流浃背。园中以浮雕和图文纪事碑记录了浙东运河开发、发展的历史,汇集了一批散落民间的古桥、凉亭、牌坊、石柱、碑刻等遗存。离开运河园,大家兴味盎然地考察了西兴运河古纤道、八字桥,对浙东运河的历史文化、绍兴的水乡特色赞叹不已,普遍认为浙东运河将是大运河申遗增光添彩的河段。

  23日下午,经过一路暴风骤雨的洗礼,傍晚前调研组到达第二站宁波。一入住酒店,调研组成员就到会场听取宁波市政府及有关部门的介绍。会上,市文物部门的负责同志介绍了运河宁波段的情况后说,根据宁波人工河道和自然河道错综复杂的状况,可以考虑大运河申遗成功后作为后续项目申遗。陪同调研的全国政协委员、浙江省政协副主席盛昌黎急切地发问,你们要是这个态度,全国政协调研组怎么为你们说话?市领导当即请出市水利部门的专家介绍浙东运河宁波段的历史与现状。第二天,调研组考察了运河宁波段的河道和船闸。专家们认为,运河宁波段是大运河连接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是大运河申遗具有特殊意义的河段。此后,宁波市政府主办了多次“大运河与海上丝绸之路”论坛。

  24日下午,穿越杭州湾跨海大桥,调研组到达第三站嘉兴,乘船考察了嘉兴市内古运河。晚饭时,刘兰芳委员因第二天要赶回北京参加另一重要活动,毛遂自荐表演一段评书,以表达对省市接待人员的感谢。精彩的演出、诙谐的语言,赢得阵阵掌声和开怀大笑。

  25日上午,调研组到达第四站湖州。午饭时,舒乙先生向湖州市赠送了一幅“水乡湖州”画卷。下午,调研组考察中国历史文化名镇——新市。新市与南浔等10个江南水乡古镇已列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我们走在古镇中心的河边,河中小船在游荡,两岸是保存完好的历史民居,路边、桥头站满了群众。一些委员登上镇上的古戏台,兴奋地向台下挥手打招呼。

  26日上午,调研组到达第五站杭州。两会期间,杭州市领导给全国政协领导写信,希望对杭州西湖申遗给予支持和帮助。两会结束后,孙家正副主席专程赴杭州,与有关方面协调西湖申遗事宜。本次调研组在杭州期间的题目成为大运河保护与申遗跟踪调研暨西湖申遗调研,考察了西湖、西溪湿地、富义仓、小河直街、拱宸桥至广济桥运河段。

  在调研情况交流座谈会上,委员和专家对浙江省及运河沿线城市在运河和西湖遗产保护方面所做的工作和取得的成果给予充分肯定,并对深入发掘运河和西湖遗产的文化内涵、坚持文化遗产保护真实性和完整性的原则、正确处理保护与申遗的关系等方面提出具体建议。

  八、持续的关注与参与

  2006年10月下旬,文史和学习委员会在河南焦作召开全国暨地方政协文史工作研讨会,会议提出运河沿线省市协作征编出版《大运河画册》和“运河名城丛书”。《中国大运河》画册于2010年5月出版发行。《运河名城丛书》已出版杭州、扬州、济宁、临清、枣庄等卷。

  2006年11月,文史和学习委员会与北京市政协联合举办《古运回望图》大型画卷首展。这幅中国画水墨长卷全长210米,历时五载,倾注数十位画家的心血和智慧集体创作完成,全景式展现了明代鼎盛时期的京杭大运河。

  2007年1月,由王蒙主任主持,在河北沧州召开大运河沿线城市政协文史委员会主任联席会议,研究发挥政协组织的优势推进大运河保护与申遗的具体事项。同时,协商有关大运河的画册、图书征集出版问题。

  2007年12月,徐匡迪副主席率委员、专家和媒体记者等 60 多人赴河南、安徽对隋唐大运河进行为期九天的考察。这是在重新设定的《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将京杭大运河调整为中国大运河之后,又一次高规格、大规模的考察活动。

  2008年6月,文史和学习委员会组织了大运河保护与申遗分省跟踪调研,陈奎元副主席带队赴浙江,另由委员会副主任带队分赴江苏、山东。10月,又赴河北进行调研。

  2008年9月、2009年11月,文史和学习委员会先后与江苏淮安、安徽淮北联合举办了第四、五届大运河文化节大运河保护与申遗高峰论坛,罗富和、李兆焯副主席出席论坛并讲话。

  2012年4月至6月,文史和学习委员会调研组先后到大运河沿线的八个省、直辖市进行深入调研,为大运河申遗关键阶段的工作建言献策。

  九、几点启示

  参与大运河保护与申遗活动,是我担任全国政协委员期间一项十分有意义的事情。在活动当中,我不仅向专家学者学习了文化遗产的相关知识,更对人民政协履行职责及发挥作用有了进一步的理解和认识。

  一、历史和文化是一个国家或民族的根脉和灵魂。习近平同志指出:“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提供了丰厚滋养。”“抛弃传统、丢掉根本,就等于割断了自己的精神命脉。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文化遗产记录着大量的历史信息,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大运河作为重大战略性水利工程,两千多年来为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国家统一和对外友好往来作出了巨大贡献,同时也养育了两岸人民。在调研中,我们深切感受到人民群众对运河怀有深厚感情,称之为“母亲河”,听到申遗的消息后自信心和自豪感油然而生。正是大运河申遗,将运河沿线一亿七千万人民群众凝聚起来,“爱我运河、护我家园”表达了人民群众的心声,成为一场具体、形象、生动的爱祖国、爱家乡的教育活动。大运河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表明大运河遗产的价值、大运河遗产的保护工作、大运河文明的传承得到国际社会的认可,增强了我国文化软实力。大运河申遗成功,将进一步激发人民群众的自信心、自豪感和凝聚力,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国梦的历程中作出新的贡献。

  二、申遗是文化遗产保护的有效举措。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 年来,我国已经建立了一套中国特色的文物保护体系。申遗的目的是以国际视野做好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提升文化遗产保护的规格和标准,接受国际社会的指导和监督,同时扩大我国文化遗产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从倡导大运河申遗开始,我们一直强调正确处理保护与申遗的关系,申遗不是目的,申遗是为了更好地保护。八年申遗历程,大运河文化广泛传播,大运河遗产保护规划编制完成,大运河河段治理初见成效,大运河遗产点得到修缮,大运河考古发掘取得新成果。大运河申遗成功后,政协委员、专家学者在第一时间就提出,申遗成功不是终点,而是新起点。当前,一方面要巩固申遗成果,另一方面更要加强保护和管理,正确处理保护与利用、保护与发展、保护与传承的关系。这些关系中,保护总是第一位的,只有有效保护,才能谈得上利用、发展、传承。在处理保护与利用的关系上,一般来讲主要是遗产保护与旅游开发的关系。通过旅游,遗产保护成果为人民群众所共享,并促进了当地经济社会的发展。但是,开发性破坏、建设性破坏时有发生,给文化遗产造成不应有的损失。大运河遗产在面临同样问题的同时,作为活态、在用的文化遗产,它还面临着自身发展的问题,处理好与水利、航运的矛盾是一个新的课题。我们一方面要加强管理和监测,防止房地产开发、旅游开发造成的破坏;另一方面要加强活态遗产保护的研究,为发展水利事业、航运事业创造条件。

  ▲2019年4月,作者在杭州寓所介绍大运河申遗情况

  三、人民政协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及文化遗产中大有可为。在大运河保护与申遗的活动中,全国政协和运河沿线地方政协发挥了助推的作用,得到社会各界的认可,成为人民政协参政议政的典型案例。我们在实践中体会到,人民政协拥有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和参政议政形式灵活多样的优势。人民政协是协商民主的重要渠道,可以汇集各界别及人民群众的意见,直接向中央及有关部门反映。人民政协汇聚了各界别的代表人士,人才荟萃,既可以集中大家的智慧建言献策,也可以通过委员协调各相关界别、相关部门的关系。我们在推动大运河保护与申遗中,先后利用提案、考察、调研、研讨会、联席会、提案协商会、大会发言、新闻采访、论坛、展览、图书出版等多种履行政协职能的形式,有些形式反复使用、交叉使用。在调研、展览和征集编辑图书中,我们采取与地方政协开展大协作的方式,充分发挥各级政协组织的积极性,形成合力,扩大了政协的影响。在举办研讨会、论坛时,我们采取与有关部门、有关省市联合主办的方式,互相支持,合作共赢。 本文选自全国政协文化文史和学习委员会主办、中国政协文史馆编《文史资料选辑》第173辑。作者刘枫(1937— ),第七、八、九、十届全国政协委员,第十届全国政协文史和学习委员会副主任,曾任青海省委常务副书记、政协主席,浙江省委副书记、政协主席。

责任编辑:魏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