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良锷
翟宗林,湖北省洪湖市乌林镇李家桥村一位土生土长的农民,一名普通的共产党员。
翟宗林生活照
他1978年高中毕业后,在村里担任学习毛泽东思想辅导员,在毛泽东思想的熏陶下,他树立了坚定的信念,立志为改变家乡一穷二白的面貌干一番事业。
1988年,他在岳阳市岳阳楼附近开了一家酒店,生意红火,于是他在思考、探索,在心中萌发了要把家乡办成一个旅游景区的愿望,拉动村里的经济发展,让村民富起来。
十多岁就迷上收藏的他有个梦想,那就是创办一个民俗文化藏馆。他想,如果办成了民俗文化藏馆,会吸引很多游客学者来参观、考察、研究,一定会把村里经济盘活,让更多的村民富起来。
为了实现这个梦想,他放弃了高收入的酒店生意,回到家乡,用开酒店赚来的第一桶金创办了一家酒厂。他一边销酒,一边收藏,经年累月,锲而不舍,收藏的东西越来越多。
从民间收藏老物件并非容易之事。有一天,他打听到胡范村有一位范大爷,家里有一辆牛车,牛车是过去农村的交通运输工具,但是自从拖拉机问世后,牛车的踪迹也就不见了。范大爷这辆牛车还是集体承包到户时村里分给他的,他在牛车上堆满了谷草,闲置了20余年。翟宗林多次登门求购,范大爷就是不肯出让。翟宗林知道他舍不得卖掉,便耐心地、不厌其烦地跟他开导:“我收这件东西绝不是做生意赚钱,而是想让子孙后代知道先辈的生活经历,让他们不忘记老祖宗的根。”最后他终于打动了范大爷,将牛车收到手。
2003年,翟宗林认为实现梦想的时机已到,和李桥村村委会协商,把闲置的李桥村小学租赁下来,决定建一座民俗文化馆。
2004年开始筹备建展馆,当时,来自各方面的压力齐齐涌向他。他的梦想遭到了全家人的反对:“投资民俗馆不赚钱,纯公益事业,家人一点好处都讨不到,还跟着受穷受累。”不仅如此,他还遭到不少村民的反对:“办什么民俗馆,收藏的全部是一些废品,就是一个!”还有人说他是为了抢占地盘……面对种种怀疑、讽刺、非难,翟宗林没有动摇,立场坚定。他认为:“我是一名共产党员,我要为村民办好事、办实事,大家不理解只是暂时的。”他反复做家里人的工作,同时又反复做村民的工作。
取得家人和村民的支持后,他一头扎进工地,每天和工人师傅一同劳动,带头搬砖、和泥,几个月下来,他人晒黑了,累疲了,但信心更足了。功夫不负有心人,这个占地面积60余亩,坐落在三国古战场乌林镇李桥村的民俗文化馆,终于建成了。
民俗馆收藏藏品两万余件,藏品跨越清代、民国、新中国三个时期,这些藏品以渔猎文化、农耕文化为核心,还展示了市井生活、农事农作、婚俗礼仪器具以及传统建筑构件。这些古老物件,每件都刻下了难以泯灭的历史痕迹,诉说着古代人民的生活,它是水乡农耕文化的见证和缩影,彰显着江汉平原独特的农村传统文化气息。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翟宗林说:“民俗文化是传统文化的一部分,传承历史,开拓未来,将民俗文化一代代传下去,是我的梦想,也是我一个共产党员的责任。”
青瓦坊民俗园的建成,让李桥村村容村貌得到了巨大的变化,翟宗林的行为也得到了村民的认可。如今他所在的李桥村,已是“湖北省美丽乡村”。
责任编辑:魏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