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公众号
APP下载

首页 > 市县政协 > 经验交流

行走老区 协力发展丨息县:“酵素农法”探路有机农业 “红薯”卖出亿元产业

时间:2022-09-20 09:39 来源:河南政协

  编者按:地跨湖北、河南、安徽三省的大别山,是一片红色火种曾经燎原的土地,也是一片红色旗帜屹立不倒的土地。2019年9月1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新县考察时说,我们绝不能忘记革命先烈,绝不能忘记老区人民,要把革命老区建设得更好,让老区人民过上更好生活。牢记嘱托,砥砺前行,在2022年大别山革命老区鄂豫皖三省政协主席座谈会即将召开之际,河南省政协融媒体中心推出“行走老区协力发展”策划报道,反映近年来大别山革命老区发生的可喜变化和各级政协组织、政协各参加单位、广大政协委员为促进老区高质量发展作出的积极贡献。

  地处中原腹地南侧、大别山北麓的息县,磅礴大气的中原文化与灵动浪漫的楚文化在这里交融。

  近年来,息县各级政协组织及政协委员发挥自身优势,依靠发展企业、引进技术等手段,助力老区经济发展和群众增收,为推动息县高质量发展贡献政协智慧。

  “酵素农法”探路有机农业

  在息县路口乡弯柳树村,有一片长势喜人的稻田。稻田间穿插着花、草、果木,还立着一些白色的大桶……

  “这些桶是用来做什么的?”

  “这些桶里是发酵好的酵素。”

  路口,记者遇到曾任息县政协委员的远古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王春玲,这里正是她辛勤耕作5年的地方。

  “没用化肥农药和除草剂,把卖不掉的水果加上红糖和水,按照比例混合发酵后再还给土地,让废弃物变废为宝……”

  粮食安全从土地开始。王春玲说,我们把土壤改良好了,种的庄稼肯定会好,而且价格高得多,老百姓也看到了实惠。

  近年来,酵素农业在息县进行了积极推广,路口乡以弯柳树村为试点。息县远古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推广“酵素农法”,2017年流转土地260亩,尝试用酵素来代替化肥农药,经过5年的探索、实践、总结,年亩产从100多斤到700多斤。

  提起政协委员的帮助,弯柳树村驻村第一书记宋瑞话语间充满赞扬, “政协力量在这个村子发挥的作用可以说是举足轻重的,有了党外人士、成功的企业家、政协委员们多次进行专题培训以及项目支持,乡村振兴更有活力。”

  引淮供水灌溉 盘活老区“水动能”

  位于弯柳树村20公里外的河南省大别山革命老区引淮供水灌溉工程是国家十三五规划重大水利项目,工程总投资50.2亿元。

  “这一项目建设涉及信阳市息县、淮滨、潢川三县,工程建成后,每年可提供城市生活用水1.03亿立方米,解决103万人吃水问题;为两岸灌区提供6200万立方米农田灌溉用水。”息县政协委员、重大建设项目服务中心主任司俊介绍说。

  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加快革命老区脱贫致富步伐、解决革命老区城乡供需水矛盾和改善沿淮区域水生态环境,息县充分发挥政协作用,在大别山革命老区引淮供水灌溉工程项目推进上提出了有针对性、实效性的意见建议,使项目有序推进。

  “一棵红薯”卖出亿元产业

  工程建设如火如荼,产业支撑蹄疾步稳。

  9月6日,息县的豫道食品厂区内工人们正在忙碌,多家快递公司装运着各种红薯加工系列产品……

  “忙时,全县的快递公司都供应不上我们发货。”豫道食品董事长赵豪介绍说,“目前公司拥有线上和线下两种销售渠道,线上有1000多家直播间销售,线下也建立了完整的销售体系,全国内地开发客户1万多个。”

  据介绍,该企业自主研发的“遇到酸辣粉”“重庆小面”已成为“网红”产品,在直播平台速食类销量遥遥领先,单日能突破8万单,去年该企业销售超过3亿元人民币。不仅如此,这家深处内陆豫南县城的红薯企业,产品已出口到新加坡、菲律宾和韩国。

  “目前,依托该企业参与红薯育苗、种植、收货、储藏、运输和初加工农民超过1万人次,带动种植户每户平均增收7000元。”息县政协相关负责人介绍,“下一步将在拉长产业链、提高价值链、完善供应链上下功夫,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贡献更多政协智慧。”

  息县红薯种植历史久、产量高。“一棵红薯”卖出了亿元产业,让这片希望的田野结出丰硕的果实。

  (文图:田凯中 视频:李彤)

责任编辑:魏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