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部书真实、立体、生动地展示了河南乡村悠久的历史文化、新时代乡村振兴的巨大变化,既有历史的底色作为衬托,也有时代的风云升腾于字里行间。”10月10日,省政协召开《乡村记忆——老家河南 豫见乡愁》文史图书出版座谈会,省委党校教授张祝平在会后接受记者专访时说。
培植了“根”
“文化尤其是优秀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根’,是这个国家和民族区别于世界上其他国家和民族最根本的内心世界和精神基因。”张祝平说,该书的“非遗篇”,对优秀传统文化作了集中展示,通过对河南坠子、黄河号子、确山打铁花等传统文化的精彩叙述,进一步强化了国人的文化认同。
延续了“魂”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乡村振兴,既要塑形,也要铸魂”。“乡村文化是乡村社会得以延续的核心,是乡村社会的魂,是乡村延续和发展的灵魂所在。在传统文化的范畴之外,凸显乡村文化也是该书的一大特征。”张祝平表示,及时抢救、挖掘传统村落蕴藏的历史故事,真实再现沉淀于村落的中华民族历史传统,记录、传承乡土文化根脉和人文精神,帮助人们认识乡村历史、人文和时代价值,增强保护乡村和乡村文化的自觉性,增强中华民族认同感和共同体意识,也正是该书的特殊价值所在。
领略了“美”
在2013年12月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中国要强,农业必须强;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通过这本书,我们可以在古镇济阳领略大运河的宏伟,在淮源镇一览青山绿水,在车佛沟村游览奇峰异景,在会亭集感受古民居鳞次栉比之美……”张祝平说,“一村一景”“一村一品”“天下之中”“大美河南”在《乡村记忆》一书中得到充分体现。
洗涤了“心”
乡村可以洗涤心灵,乡村使我们缓步,让人感受到生活的温度。张祝平表示,细心品读这本书,春生、夏长、秋收、冬藏,不再只是古训,而是真实而具体的生活。令人感受乡村田园的同时,也使人重新审视人生的价值,“忠孝仁义”等传统美德在书中均有体现。
坚定了“志”
张祝平介绍,在这部书中,红二十五军出发地何家冲、抗美援朝特等功臣和一级战斗英雄孙占元的故乡占元村等文章,反映了在革命战争年代和抗美援朝时期,我军从小到大、由弱变强的发展历程。在新时代,广大中原儿女高质量推进乡村振兴战略,“振兴篇”的60篇文章集中反映了中原儿女在党的领导下,千方百计发展经济,实现脱贫致富的进程。“一个个生动的事例,展示出我省广大乡村发扬团结协作、永不服输的精神,共同造就了乡村振兴的经典,为全省的乡村振兴工作坚定了信心、为广大农民和农村工作者树立了典范、为全国的乡村振兴工作提供了样板。”张祝平说。
(文:刘杨 视频:李彤)
责任编辑:魏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