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培育发展新型消费
促进我省消费提质扩容
——王海云委员代表民进河南省委会的发言
近年来,我省新型消费快速发展,涌现出蜜雪冰城、卫龙等一批新型消费领域头部企业,2022年前三季度全省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2228.6亿元,同比增长21.6%。但与先进地区相比,仍需持续加大支持力度。
一、存在问题
(一)产业规模总体不大,市场带动能力较弱。我省新型消费产业规模偏小,市场供给和带动能力不足。2021年中国企业联合会发布的“中国制造业企业500强”榜单,河南仅卫龙上榜。根据《中国互联网企业综合实力研究报告(2022)》,中国互联网综合实力前百家企业和成长型前20家企业仅两家入选。2021年互联网周刊发布的“新消费品牌影响力TOP50排行榜”,只有巴奴和锅圈食汇上榜。
(二)供给侧质量不高,地区发展不平衡。我省新型消费领域总体呈现供给质量不高、结构不优的特征,信息消费、数字消费、绿色消费等服务消费占比偏低。阿里巴巴、京东等国内知名平台大多落户郑州,2022年前三季度郑州市网上零售额为2197.8亿元,占全省的近73%,其他市县加起来仅占27%左右,地区发展不平衡较为明显。
(三)品牌竞争力不强,线下实体转型困难。经历三年疫情,需求收缩对新型消费的挤压效应更加明显。如2022年第二季度蜜雪冰城共关闭了368家门店,关店总数达到了2215家。市场主体在研发、设计、营销和售后服务等高附加值环节缺乏竞争力。传统服务企业线上线下融合发展缓慢。如丹尼斯2021年线上业务7亿元,仅占全部销售额的3%。
(四)产业要素支撑不力,发展环境有待改善。《2021年度中国电子商务人才状况调查报告》显示,超六成电商卖家存在人才缺口。我省对高端人才和团队吸引力不够,本地高校培养的数字人才也频现孔雀东南飞现象。政策措施不精准、基础设施不完善、资本和供应链等资源对接不紧密等问题仍然存在,产业生态存在隐患。
二、相关建议
(一)培育壮大本土企业,加快提升产业规模。围绕重点领域做强做优一批引领新消费业态发展的“链主”龙头企业,全力支持数字转型示范企业做大做强,加快构建多层次企业发展梯队。依托电商产业园区和产业集群,积极引进国内外知名电商平台企业落户河南。加快跨境电商“郑州模式”海外复制推广,鼓励龙头企业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
(二)持续优化供给结构,推动区域均衡发展。大力发展时尚消费、直播电商等新业态新模式,融合打造一批特色消费新场景,加快提升新型消费的服务类占比,形成品质、智能、多元的新型消费供给结构。充分发挥我省农业资源优势,加快推广农产品服务新模式,开展农商互联农产品供应链建设,不断扩大县域消费、乡村消费,促进区域新型消费均衡发展。
(三)实施品牌打造工程,加快传统企业转型。开展品牌建设专项行动,打造新消费品牌矩阵,推动拳头产品培育、品质提升和标准引领。加快推动传统消费企业数字化经营转型,助推各类消费场景和细分消费领域融合,实现线上线下加速融合。鼓励实体企业和商超入驻大型电商平台,推进与本领域电商企业深度合作。全面落实我省稳经济90条措施,大力支持传统企业特别是困难企业数字化转型。
(四)强化核心要素支撑,打造优良生态环境。鼓励各地设立新型消费发展专项资金和产业基金,落实税收优惠等相关政策。加强数字商业人才的培养、培训和引进,形成数字商业人才聚集效应。加快5G网络、数据中心等新型基础设施和载体建设,推动数字经济和新型消费深度融合发展。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加快降低市场交易成本。通过减免税费、发放消费券优惠券等举措推进我省新型消费提质扩容。(来自河南省政协十三届一次会议上的发言)
责任编辑:魏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