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公众号
APP下载

首页 > 委员履职 > 委员建言

徐明亮委员代表无党派人士界发言:抢抓机遇在郑州率先启动城市算力网建设

时间:2023-02-17 17:54 来源:河南省政协

  关于抢抓机遇在郑州率先启动

  城市算力网建设的建议

  ——徐明亮委员代表无党派人士界的发言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而“东数西算”是党中央布局数字经济新基座的重大战略。在“东数西算”框架下,国家算力网顶层设计已经启动,其中城市算力网是落实“东数西算”战略的核心抓手和关键路径。

  一、基本情况

  国家算力网旨在建立一种不延续美国“信息高速公路”的新型先进信息基础设施,整合国家算力资源实现“算力统一、使用解耦、辐射全球”的分布式超级“大电脑”,打破云计算的算力孤岛困局。相应地,城市算力网将整个城市的算力基础设施化,实现使用算力如同用水用电一样便利。河南受土地、绿色能源供给等因素制约,未能成为国家算力枢纽节点,算力资源的“洼地效应”日益凸显。如何通过抢抓城市算力网建设参与“东数西算”,对河南尤为重要。

  二、郑州优势

  (一)政策优势。国家发改委印发的《全国一体化大数据中心协同创新体系算力枢纽实施方案》,提出“国家枢纽节点以外的地区与国家枢纽节点加强衔接,参与算力级联调度”。《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纲要》,明确“强化黄河流域数据中心节点,提升算力水平”。

  (二)基础优势。郑州位于八大算力枢纽节点的中心位置,以建设国家大数据综合试验区、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为牵引,产业数字化加速转型,算力需求持续迅猛增长,2021年数字经济规模突破5000亿元。2020年建成的国家超级计算郑州中心,算力达同期世界前五和国内高校首位。2020年郑州国家级互联网骨干直联点总带宽位居全国第3位(仅次于广州、北京),辐射支撑整个中部地区和黄河沿线流域。

  三、实现路径

  率先启动国家算力网先导工程与示范项目——郑州城市算力网建设,打造非枢纽节点省份参与“东数西算”之“郑州样板”,抢占数字经济新基座的制高点,带动以郑州为核心的黄河流域算力网建设,加速算力产业向“存全球,算全球”迈进,形成世界级算力产业集群。

  四、工作建议

  (一)建算力一张网。在郑州试点,集成应用“信息高铁”等前沿创新技术与理念,对国家超算郑州中心升级扩容,在算力并网、调度、运营等方面率先建成世界领先的城市算力网,实现算力统一供给、计费和监管,先从政务算力网和科教算力网取得突破并推广,提升利用率,降低财政支出。

  (二)发挥纽带作用。尽快与庆阳、贵阳等西部枢纽节点的算力互通,调入绿色低价算力资源。向东率先承接发达地区低时延算力需求,向西转移中高时延算力需求,将郑州打造为黄河流域与中部区域的算力消费中心和支撑东部地区算力供给的桥梁与中继,培育“一带一路”跨境算力贸易。

  (三)重大应用带动。省市设立重大定向科技项目,支持国家超级计算郑州中心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和产业需求。打造数字孪生黄河、城市模拟器与社会计算试验床、工业互联网与智能制造公共服务平台、元宇宙产业公共服务平台、大科学装置科学计算等大规模算力使用的全国重大应用示范,带动更多应用场景落地。

  (四)争创产业高地。以郑州高新区为重点布局算力产业园,充分发挥国家超算郑州中心和郑大、信大等众多高校与科技企业在高新区的集聚优势,前瞻建设“算力+元宇宙”主题的未来产业生态基地,打造全国算力特色产业高地。

  (五)强化科教支撑。按一流培育学科建设我省优势高校计算机学科,形成力量强大的计算机学科群,将服务国家算力网建设与重大应用作为学科主要发展方向,调整优化专业布局,扩大研究生培养规模,探索“学科+平台+产业”的融合创新机制,强化多学科交叉协同的有组织科研,支撑河南数字经济发展。(来自河南省政协十三届一次会议上的发言)

责任编辑:魏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