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二十大报告提出,要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有计划分步骤实施碳达峰行动。国务院印发的《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指出,要重点实施“碳汇能力巩固提升行动”。能源行业是河南省的动力之源也是碳排放主要领域。基于《河南省“十四五”现代能源体系和碳达峰碳中和规划》,构建现代化能源体系、推动碳达峰碳中和工作、加快形成绿色低碳能源供应格局,是新时代河南统筹经济发展和能源低碳转型的总体思路。
林业碳汇是生态产品价值有效实现的重要途径,也是深化林改的重要内容,不仅成本低、具有较高生态附加值,而且对提高应对气候变化能力、支撑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具有重要意义。河南是农业大省,林业生态环境建设举足轻重,当前要抓住“双碳”政策机遇,找准切入点、承接点,聚焦突破,大力发展林业碳汇。为此,建议:
一、抓住碳汇重点,确立林业碳增汇优先地位
突出林业碳增汇的优先地位,通过林种改造、林木蓄积量的提升以及城市森林建设等努力提高碳汇能力。健全组织协调机制,成立省级组织领导机构,明确总体目标、工作重点、具体要求和实施步骤,开展专题研究,精心部署、统筹推进。根据林业增汇减排总体任务,分解目标任务,并制定实施固碳新品种培育、林业资源质量提升、重要湿地和生态功能区修复、森林城市建设等林业碳中和重大工程;同时,制定林业碳中和的工作考核体系,持续增加森林碳汇,率先形成碳中和林业发展新格局。
二、对接碳中和规划,推进森林碳增汇行动
将碳中和纳入生态文明整体布局,通过目标愿景,实现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经济社会系统性变革。编制实施森林碳增汇经营规划,推进森林碳增汇经营方案编制,实施林业碳增汇重点工程。大力实施森林质量精准提升工程,加强森林抚育经营和低效林改造,大力培育二氧化碳吸收能力强的树种和品种,优化森林资源结构与分布格局。建设森林碳汇能力监测网络,构建科学评估体系。实现森林蓄积量、森林碳密度、总碳储量的全面增长,走出一条中部生态新型发展之路,加快成为全国林业碳中和的先行地、示范地。
三、实施城市森林工程,推动城市绿色低碳转型
根据发达国家85%城市化上限目标,城市将成为碳中和的重点和难点。建议实施城市森林碳中和行动计划,全面提升城市森林和湿地碳汇功能。大力发展城市立体绿化,利用屋顶、墙体、立交桥、大型车库立面等,建立立体园林绿地。加强城市绿地规划,实施森林围城工程,推进城乡接合部、城市出入口片林的规划建设。深入推进重点行业废气、工业和城镇污水、矿山开采、土壤环境等综合治理,全面推行生活垃圾分类与减量。构建区域、城市、社区间无缝衔接、互为补充的三级绿道网络,加强城市森林固碳能力,提升城市群森林生态承载能力。
四、完善碳市场建设,加快林业碳汇的价值转化
碳市场是碳排放权交易和碳汇交易的结合,具有碳减排和碳增汇的双重功能,对实现碳中和具有重要作用。建议加快推进全省森林碳汇交易市场的政策与制度创新,建立碳排放权定额管理制度、森林碳汇培育机制、交易体系、监测监管体系以及交易技术支撑和政策保障体系,放开林业碳汇项目在碳交易市场中对碳排放配额清缴的抵销比例,以市场机制弥补林业生态建设资金的不足,最大限度地发挥碳市场金融激励功能和作用,将减排与森林碳汇生态服务有机结合,实现林业碳汇可持续发展。
五、坚持创新驱动,加强林业碳汇科技创新
将林业碳汇关键技术基础研究纳入全省重大研究课题,加强项目、资金、人才支撑,拓宽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依据国际国内相关标准,制定科学精准的碳汇计量方法,为我省的碳汇量计算提供技术支撑。稳固科技创新的战略地位,发挥科技创新驱动发展的杠杆作用,充分考量科技进步和创新发展进程,推进林业碳汇发展。
责任编辑:魏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