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王有强 通讯员 刘勇
“‘有事好商量’真管用!”提起县政协开展的“有事好商量”协商活动,舞阳县保和乡袁集村党支部书记周尽中情不自禁说起协商活动帮助他们村盘活闲置资产,增加集体收益的好处。而这只是河南省漯河全市各级政协组织积极推进政协协商与基层协商有效衔接的一个缩影。
推进政协协商与基层协商有效衔接,需要强化顶层设计,建立固本强基的“四梁八柱”。2021年,漯河市委印发《关于推进政协协商与基层协商有效衔接的实施意见(试行)的通知》(以下简称《实施意见》),为政协协商向基层延伸提供了制度保障。
有了《实施意见》的指引,全市各级政协组织积极行动,在组织领导、工作机制、实施细则等方面建立起一系列制度机制。
市政协坚持边实践边探索、边评估边总结,根据新情况不断为实践提供新的制度支撑。2022年6月,印发《漯河市推进政协协商与基层协商有效衔接实施细则(试行)》,对乡镇(街道)“有事好商量”协商平台建设标准、工作规则、协商活动流程等进行细化,促进了政协协商向基层延伸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发展,有力推动各项协商活动有序有效开展。
漯河市各县区政协按照“不建机构建机制”原则,坚持融入式、共享式、开放式,“一室多用”、不另起炉灶,依托党群服务中心等现有资源建设“有事好商量”协商平台,融政协委员工作室、社情民意驿站功能于一体,把协商送到群众家门口。
临颍县政协在16个乡(镇)政协工联委搭建起“有事好商量”协商议事室,明确乡镇(街道)党(工)委书记为平台第一召集人;郾城区政协组织住乡镇(街道)政协委员参与“有事好商量”平台建设工作,支持其有序参与基层协商活动;源汇区政协建立了11个“集中+分散”“固定+流动”“会场+现场”协商阵地,开展“相约星期三,民情大家谈”“家门口协商”活动。
除了纵向上向基层延伸,“横向拓展”也是平台建设的又一大特征。召陵区政协在职能部门、企业(园区)建起了“有事好商量”协商平台;舞阳县政协结合智慧政协建设,加快推进网上协商平台建设,打造“广场协商”“云端协商”等方便实用的线上线下融合发展平台。
截至目前,漯河全市建立“有事好商量”协商平台(议事室)、委员工作室、社情民意驿站等254个基层协商阵地,530余名县区政协委员同基层工作平台建立工作联系,基本实现了“有事好商量”协商平台的全覆盖。
“有事好商量”平台建立后,如何发挥其作用,成为漯河全市各级政协组织深入思考的问题。市政协坚持协商于民、协商为民,指导各县区政协结合实际,积极探索创新,培育“有事好商量”协商平台示范点,形成一批有典型、有特色的基层协商案例,以点带面,全面推进,破解基层协商“最后一公里”难题。
郾城区新店镇齐罗村过去红白事家家比着讲排场,养成了大操大办的风气。韩付志委员邀请区民政部门、乡镇干部、政协委员和村“两委”成员、群众代表多次召开“有事好商量”协商议事会,制定了红白事简办标准,推进人情减负、培育文明乡风,促进该村形成了婚丧嫁娶新风尚。
源汇区马路街金汇花园小区物业公司与业主存在矛盾分歧,一度产生冲突,街道相关部门与社区多次调解无果。住街道政协委员邀请区相关部门、法律顾问、有关物业公司、业主委员会召开了数次“有事好商量”协商议事会,经过劝导和调解,最终达成一致意见,问题得到妥善解决。
两年来,漯河全市各级政协组织通过引导群众参与基层事务,持续开展“有事好商量”协商活动500余次,解决问题320余件,让人民群众切实感受到了“政协很近,委员可亲”。
《人民政协报》(2023年02月27日第08版)
责任编辑:魏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