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姓始于淇县
您知道吗?“淇水悠悠、桧楫松舟”,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里描写淇河两岸美丽风光的诗句,康姓与淇河就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春秋时期,卫国国都建在淇河流域,而康姓就起源于卫国的首任国君卫康叔。据记载,周武王的弟弟康叔谥号为“康”,他的后人就以其谥号为姓,这是康姓的最早起源。康叔之所以能成为卫国的第一任国君,和他的能干有关系。周武王灭商以后,开始分封诸侯。后来,管叔、霍叔与蔡叔勾引武庚发动了叛乱,康叔因为平叛有功,四人统治的地方都交给了他统治,并改封康叔为卫君,建立卫国。
康姓族人最早在河南北部一带繁衍生息。汉代时,西域有个康居国,国人后来到甘肃一带居住,后人以国为姓,也是康姓的一大来源。另外,据《宋史》记载,宋朝开国皇帝赵匡胤登基后,为避其名讳,令“匡”姓改为音近的“康”姓。另外,康姓还有少数民族改姓等来源。到了明代,康姓作为大槐树移民,分别迁徙到安徽、江苏、福建、广东等地。从清代开始,福建广东陆续有人迁到台湾。据统计,当代康姓人口大约有336万,尤以安徽、四川、甘肃、山东、陕西等省居多。
责任编辑:魏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