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投资性资本在产业园区建设发展中
运用的实践与思考
——赵淑红常委代表致公党河南省委会的发言
自各地启动产业园区建设以来,政府投资性资本发挥了“四两拨千斤”的作用,形成了建设一个园区、聚集一批企业、繁荣一方经济的局面。
一、我省政府投资性资本在园区建设中运用的基本情况
截至2022年底,我省共有城投公司391家,数量暂列全国第13位,存量债余额为5560亿元。省级共设立新型产业投资引导基金、创业投资基金22只,总规模2154亿元,累计直接投资项目852个。在政府投资性资本的撬动引领下,产业园区的基础设施、配套服务、产业集群培育得到全面快速发展,全省166个先进制造业开发区完成固定资产投资占全省投资比重达到55%,对全省投资增长的贡献率达到60%,对全省工业利润额增长的贡献率达到75%,对全省工业增加值贡献率达到90%以上。依托开发区,全省已经培育出19个千亿级产业集群和127个百亿级特色产业集群。
二、我省政府投资性资本在园区建设运用中存在的问题
(一)政府投融资平台的专业化程度不高,投资效率较低。我省地方投融资平台企业专业人员相对较少,治理结构有待完善,投资偏好习惯于基础设施和配套服务设施建设,而对一些初创风险投资项目,特别是在科技前沿项目的投小、投早上没有充分发挥国有资本的杠杆效应。截至2022年7月底,省级政府投资基金累计投资种子期、初创期、早期企业项目319个,投资金额96.87亿元;投资创新驱动、创业投资项目327个,投资金额273.19亿元。这与先进地区相比差距非常大,比如,深圳国资共建设运营了71个科技园区,通过混合所有制的“基金群”,累计为超过6.7万家中小微企业,提供超过1万亿元的融资支持。
(二)政府投资性资本产业投入强度不高,供需匹配较弱。从城投平台公司的投资业务结构上看,省级平台中产投平台占19%,基础设施等其它业务合计占81%;市级平台中产投平台仅占4%,基础设施等其它业务合计占96%。从产投平台数量可以看出产业投资严重不足。从产业基金的情况看,省级基金没有充分发挥母基金的带动作用。与苏州相比,截至2021年底,苏州市级国有资本通过“母基金+子基金”的模式,参与基金566只,规模合计5500亿元,累计投资企业超1500家。另外,现阶段园区转型升级对资金的需求更大,但地方平台融资能力有限,不能满足园区的发展需求。
(三)政府投资性资本盈利水平较低,滚雪球效应较小。一方面是政府引导基金绩效不佳,另一方面是政府投融资平台开发建设的园区项目盈利能力较低。从县区的发债城投看,募集信息显示一般预期在运营期1—2年内形成较大规模的收入,但在实际运营中,仅18%的城投公司的相关收入占比超过5%,大部分企业相关收入很少或者为零,这种局面导致政府投资性资本难以滚动发展,形成良性放大效应。
(四)政府投资性资本中长期财务风险较高,潜在影响较大。从全省来看,投融资平台直接融资占12%,间接融资占88%,且融资成本高。地方政府依赖融资平台大量举债,截至2022年底,我省城投的非标融资超1872笔,城投平台存量债余额为5560亿元,存在中长期财务风险,将对园区的高质量发展产生较大影响。
三、优化政府投资性资本在园区发展中运用的对策建议
当前,我省先进制造业开发区进入提质增效、全面升级的发展阶段,更需要政府投资性资本的强力推动。为此建议:
(一)强化政府投资性资本的使命担当,发挥推动园区发展的引导作用。未来国有投资公司将继续主导产业园区行业的发展走向。传统财务投资模式难以适配重大产业项目和产业链关键项目高投入和长周期的发展特性,国有平台公司要通过深化改革提升管理运营能力和专业化水平,在投早投小和产业集群集聚上强化政府投资的使命担当,做“耐心资本”,以全周期陪伴的长期思维为产业投资项目提供资金、资源、服务等“一揽子”解决方案,以产业的高质量带动园区高质量发展。
(二)做大做强政府投资性资本,增强助力园区发展的可持续性。创新政府平台投融资模式,积极探索多元化的融资渠道,增加资产规模,做大现金流、提升信用评级,增强融资能力。要大手拉小手,充分发挥省级平台公司的带动作用,积极参与盘活市县两级园区存量低效资产,加快探索国有投资公司资产证券化有效路径。要在专业人才引育和政府平台运营能力提升上下功夫,建好专业化的队伍,坚持产业导向,不断提高盈利水平,实现“投有产出育集群,退有收益成活水”,为产业园区高质量发展注入可持续动力。
(三)优化政府投资性资本运作的顶层设计,打造资本发挥作用的良好生态。建议从省级层面出台更加明确的、操作性更强的纲领性文件,完善激励、考核评价体系。建立联动机制,确保政策制定、监督考核和审计监察等各部门之间信息畅通,打造“愿投、敢投、会投、能投”的良好环境。坚持外部考核评价与内部能力建设同向发力,完善风险防控体系。建立多层次基金框架体系,搭建基金项目对接共享平台,强化省市县三级联动,推动金融与产业资本的循环畅通。
发言人:致公党河南省委会副主委,许昌市人民政府副市长赵淑红
责任编辑:魏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