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全周期综合科技金融服务体系
——冯先志常委、成冬梅同志的联名发言
本课题重点研究政府性资本如何更好为种子期、初创期、成长期、成熟期、衰退期科技型企业提供多元化接力式金融服务。
一、我省科技金融服务体系建设初见成效
近年来,省委省政府坚持高位谋划、前瞻布局,全省凝聚科创发展共识,在科技金融协调机制构建、政策体系建设、专业化服务机构和团队培养、科创投资模式探索等方面取得较好成绩。截至2022年末,省级“专精特新”企业2211家、同比增长126%,高新技术企业突破1万家、同比增长29.6%,保持了良好发展势头。
二、我省科技金融服务体系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对不同发展阶段科技企业的金融政策供给不够精准。比如,0—1的种子期科技企业,还没有省级天使母基金支持;成长期科技企业急需的不仅是信贷资金,更希望在股权投资、订单采购等方面得到政府支持。
(二)产业发展和投资方向定位不够明确。一是产业定位没有聚焦具体环节、细分赛道。二是政府性基金投资方向不聚焦,缺少精准的产业投资定位。三是政府性基金引导赋能定位不清晰,成为重大项目的财政出资渠道。
(三)政府基金的引导支持作用发挥不够充分。一是对社会资本吸引效果有限,主要依靠各级财政及国有企业配资。二是对种子期、初创期企业支持不足,相关基金规模较小,投资效果不明显。三是对衰退期企业帮扶偏弱,近几年多家龙头受到其他城市纾困帮助而外迁,比如,中航锂电和金龙铜管分别迁到常州市和重庆市。
(四)投资机构专业能力不足。一是专业投资队伍相对缺乏,市场化、专业化程度不够。二是对需要5年甚至10年以上培育的优质中小科技企业,缺少耐心和韧性。三是对本地已经成长起来的产业龙头的投资和重视不够。
(五)投资和服务理念相对落后。一是存在“四要思维”,追求既要又要还要更要,在产业落地、税收、就业等各方面对企业提出严格要求。二是存在行政审批式的“甲方思维”,没有做到“有求必应,无事不扰”,仍限于资金、土地、税收等传统帮扶手段。三是监管理念过于谨慎,有些容错标准不具体,缺乏差异性、针对性。
三、先进省份全周期科技金融服务体系建设的经验做法
(一)清晰的产业投资方向。上海聚焦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的关键环节,安徽聚焦“芯屏汽合”“急终生智”等重点产业,苏州梳理出16个细分赛道,对关键技术、产品、企业等都建立详细图谱,做到了投资不“撒胡椒面”。
(二)差异化的投资服务举措。上海对种子期科技企业投资给予最高60%的风险补偿。成都、合肥每年发布“城市机会清单”“创新产品清单”。深圳通过“抄底纾困”帮助大型企业化解风险,也顺势为区域导入关键产业;上海市成立100亿元纾困基金,专项解决民营上市公司发展困难。
(三)持续长期的科技投入。成都高新区每年拿出60亿财政资金支持科技产业发展,已培育瞪羚企业653家、独角兽30家、上市企业56家,相关负责人表示,“对于科技事业而言,政府性资本就是宝贵的雨水,只要不停下雨,沙漠总会生出绿洲。”
(四)专业化的管理理念。上海、苏州等地面向全球选聘优秀基金管理团队,同时对不同周期科技企业的投资,建立对标全球的容错标准,比如,合肥规定最高80%容错率,成都高新区确定70%的容错率。
(五)高度重视人才的培养和引进。成都市为了聘请到投资专家,给出对标一线城市的特别年薪;上海市投入8000万元从零开始支持民营基金公司发展。
四、完善我省全周期科技金融服务体系的建议
(一)理清产业投资的细分方向和企业地图。一是围绕28个产业链,各省辖市精准选定1—2个特色产业,各县区聚焦1—2个细分环节,强链补链延链,形成“县级布点、市级成链、省级组网”的产业体系。二是不定期开展科技企业摸底,真实了解企业不同发展阶段需求,匹配精准金融服务。三是发布重大技术、产品、企业清单,引导各类金融机构更多支持。
(二)完善对不同阶段企业的差异化支持政策。政府性资本要更多支持种子期、初创期、衰退期企业,“抓两头、放中间”,发挥“四两拨千斤”的引导放大作用。成长期、成熟期企业对社会资本吸引力较大,政府要帮助企业选择能够赋能、协同的投资机构参与。
(三)优化政府性基金运营模式。一是明确每只产业引导母基金相对聚焦的投资方向。二是完善政府性基金的运行机制,增设空白领域的母基金,建立省市县母子基金联动运营机制,支持政府性基金市场化运营、专业化投资。三是面向全国选聘优秀的专业基金管理团队。
(四)加强信贷等传统金融工具的服务力度和政策支持。探索银担、银保、银创、银证、银行与资管等跨机构、跨周期的融资合作机制。支持传统金融机构培育专业人才,提高对战略新兴产业的理解力。
(五)重塑科技金融工作管理服务方法。一是明确科技金融服务工作牵头管理部门。二是明晰对科技金融服务的审计检查标准,规范追责程序。三是实施差异化的科技金融考核管理办法,弱化利润考核指标,坚持从整体考核基金管理水平。四是注重风险补偿的差异化和灵活性,加大对“投早投小”的补偿力度。五是整合提升科技金融大数据服务平台效能,让有需求的企业一站式推介、一站式申报。
五、当前可以推动的几项工作
(一)设立一只天使母基金,助力更多科技创新从0到1。
(二)设立一只S母基金,承接即将到期的科创类私募基金,给予初创期、成长期企业接力式支持。
(三)做强一批产业母基金,做到28个产业链,每个产业一只母基金。
(四)建立一项创投信息发布机制。政府统筹发布城市机会清单、创新产品清单等,为中小企业创造发展机会。
(五)培育一批高层次科技金融服务团队,打造“科学家+企业家+投资家”的投资服务队伍。
联合发言人:
省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冯先志
河南资产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成冬梅
责任编辑:魏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