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公众号
APP下载

首页 > 政协新闻 > 央媒报道

系列举措推动高质量教师队伍建设

时间:2023-09-06 09:45 来源:人民政协报

  近日,由中华全国总工会、教育部联合主办,中国教科文卫体工会、教育部教师工作司承办的第四届全国中小学青年教师教学竞赛决赛现场。新华社记者 徐昱 摄

  一直以来,各级各界政协委员们对教师队伍建设问题高度关注,多件提案直指教师队伍建设。今年是第39个教师节,也是党的二十大以后的第一个教师节。值此之际,8月31日,教育部特召开新闻发布会围绕近年来教师队伍的建设情况展开了具体介绍,中央宣传部宣传教育局、国家发展改革委社会发展司、财政部科教和文化司、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事业单位人事管理司、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等单位参与此次发布会并介绍了有关情况。本刊特刊发系列报道,以为委员提供议政参考。——编者

  教育部:以高质量教师队伍为教育强国建设提供有力支撑

  本报讯(见习记者 朱英杰)近日,教育部教师工作司司长任友群在教育部新闻发布会上围绕五方面工作向与会记者介绍了教育部推进教师队伍建设的最新情况。

  1 师德师风建设取得新成效:

  厚植信念情怀,加强师德学习教育。教育部召开师德师风建设工作推进暨师德集中学习教育启动部署会,实施政治建设“思想铸魂”等6大行动。在国家智慧教育公共服务平台建设96门师德课程资源,举办4期高校青年教师国情教育研修班和中小学校领导人员及骨干教师师德师风教育示范研修班。落实从业禁止和准入查询制度,强化师德底线约束。

  突出典型引领,弘扬尊师重教社会风尚。2023年,教育部会同中宣部选树宣传1位时代楷模、12位全国教书育人楷模、10位最美教师、1位特别致敬人物和1个最美教师团队。公布国家级教学成果奖1998项,其中,基础教育570项;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本科)各572项;高等教育(研究生)284项。组织开展第三批黄大年式教师团队创建活动,北京大学天然药物学教师团队等199个团队入围。指导推出电视剧《追光的日子》、电影《芳草满天涯》和《此生有约》等多部教育教师题材文艺作品,其中《追光的日子》出品方免费授权“学习强国”和“国家智慧教育公共服务平台”公映一个月。开展第七届教师风采短视频征集活动,从征集到的5000余部作品中共评选出40部优胜作品、100部入围作品,呈现教师新风貌,讲述教师新故事。

  2 中国特色教师教育体系形成新局面:

  启动实施了国家优秀中小学教师培养计划(“国优计划”)。支持“双一流”建设高校为中小学培养研究生层次优秀教师,首批试点支持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会同6所部属师范大学,共30所“双一流”建设高校承担培养任务。

  推进师范生公费教育。2023年部属师范大学计划招收公费师范生8300名。计划招收“优师计划”师范生12420名,比2021年实施之初增加28%。

  推进实施师范教育协同提质计划。72所师范院校互派干部教师600余名,师范生访学交流、跨校培养近900人,培训教师20.3万人次,开放优质课程862门,共享图书馆资源及数据库近800个。

  提升中小学教师科学素养。教育部联合中国科学院举办6期“特色科学教师研修班”,科教协同提升科学教师教育教学能力。同时,教育部与中国科学院、中国科协等合作开展全国中小学教师科学素质提升培训,总计培训29期,支持3500余名教师、科技辅导员等线下参训,夯实科学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师资基础。

  加强中小学幼儿园教师精准培训。2022年、2023年,中央财政每年投入超过22亿元实施“国培计划”,年度培训教师超过100万人次。推进精准培训改革,开展教师自主选学试点,重点加强体育、美育、劳动教育等紧缺薄弱学科领域教师培训。实施新时代中小学名师名校长培养计划,分别遴选150名教师和校长作为国家级名师名校长培养对象。遴选1154名培养对象开展新时代中小学学科领军教师培训。

  推动高校教师专业发展。实施中西部高校青年教师专业能力发展数字化项目,培训中西部近1万名高校青年教师和近2000名新入职教师。遴选500名中西部地方高校青年骨干教师到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32所高校进行为期一年的访学。

  推进教师队伍建设数字化转型。常态化开展国家智慧教育平台教师寒暑假研修,2023年暑期教师研修参与教师数超过1600万。持续推进103个人工智能助推教师队伍建设试点单位的建设工作。发布《教师数字素养》标准,研制形成教师发展数字化行动方案。

  3 教师管理改革和待遇保障取得新进展:

  选择省、市、县三级10个地区,开展国家基础教育教师队伍建设改革试点,鼓励支持地方探索深化基础教育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新思路和新举措。

  深入推进教师资格制度改革,组织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和认定工作,2023年上半年,427.3万人报考了教师资格考试。

  加大博士后招收培养力度,优化青年人才队伍储备。

  深化教师职称制度改革,落实高校职称评审监管,拓宽教师职业发展通道。

  持续加强教师待遇保障。健全义务教育教师工资待遇随当地公务员工资待遇调整联动机制。教育部会同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财政部等部门多方联动,持续巩固义务教育教师平均工资收入水平不低于当地公务员平均工资收入水平成果。教育部会同国家发展改革委、住房城乡建设部,继续加快实施边远艰苦地区乡村学校教师周转宿舍建设,完善以公租房、保障性租赁住房和共有产权住房为主体的住房保障体系。

  目前,中西部22个省份715个原连片特困地区县实施了乡村教师生活补助政策,覆盖约7.3万所乡村学校,受益教师约130万人,人均月补助额394元。在中央奖补政策的带动下,全国有1086个非连片特困地区县也实施了乡村教师生活补助政策。

  4 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取得新突破:

  完善了职业学校兼职教师政策。教育部会同财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国务院国资委修订了《职业学校兼职教师管理办法》,鼓励吸引技术技能人才到职业学校兼职任教。

  健全了新时代职业教育教师标准体系。发布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认定标准,首次在国家层面对“双师型”教师的内涵要求、认定范围、认定过程等进行明确和规范。

  优化了职业教育教师培训体系。推动高水平大学、头部企业和职业院校组建共同体,分层分类共建170个“双师型”教师培训基地。持续实施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完成国家级培训13.6万人次,省级培训9.2万人次。

  实施了“职教国培”示范项目。教育部会同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务院国资委等部门遴选确定100家央企、国企等作为全国职教教师企业实践基地,发布实践项目1000余个,提供实践岗位2万余个。

  加强了“双师型”教师团队建设。持续开展了全国职业院校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项目,开展首批122个团队培育单位验收,带动建设省级、校级团队1000余个。启动实施“新时代职业学校名师(名匠)名校长培养计划”,搭建国家级工作室和技能平台,带动职业教育教师校长能力素质整体提升。

  5 教师队伍资源配置呈现新面貌:

  教师队伍规模进一步扩大,素质进一步提高。2022年底,全国各级各类专任教师比上年增加35.98万人,增长1.95%。全国义务教育阶段本科以上学历专任教师比例为81.02%,比上年增长3.3个百分点,其中,农村义务教育阶段本科以上学历专任教师比例为76.01%,比上年增长3.78个百分点。义务教育阶段具有中高级职称专任教师比例为54.39%,普通高中为60.78%,中等职业学校为58.99%,高等教育中具有高级职称专任教师比例为42.22%。

  应对人口变动趋势,推动教师资源优化配置。部署开展中小学幼儿园教师队伍需求摸排和发展预测,开展专题研究,进行综合性研判和前瞻性布局。教育部会同财政部继续深入实施“特岗计划”,2023年计划招聘5.23万人,持续为乡村学校补充高素质教师。

  聚焦精准帮扶,教育人才支教工作不断优化。组织开展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教育人才“组团式”帮扶工作,对东部派出校长、西部被帮扶高中校党组织书记、骨干教师等2600多人进行集中培训。有序推进“三区”人才支持计划教师专项计划实施工作,2023年计划选派17410名教师到边远地区、民族地区和革命老区受援县支教。深入开展教育人才“组团式”援疆选派工作,指导对口支援省市完成2000余名支教教师轮换工作。教育部会同科技部、工业和信息化部、民政部、财政部等十部门联合印发《国家银龄教师行动计划》,聚焦国家重点发展和紧缺薄弱领域,挖潜退休教师资源优势,开展支教支研。

  财政部:持续加大财政投入力度支持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本报讯(见习记者 朱英杰)近日,在教育部新闻发布会现场,财政部科教和文化司副司长马宏兵表示,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教育优先发展,作出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的重大决策部署。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把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作为建设教育强国最重要的基础工作来抓,大力培养造就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教师队伍。各级财政部门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始终坚持把教育作为国家战略性投入予以优先保障,教育投入一直是公共财政第一大支出。

  据马宏兵介绍,2018-2022年,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累计投入21.4万亿元,年均增长7%,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始终保持在4%以上。

  强教必先强师,教师是教育发展的第一资源。马宏兵说,各级财政部门积极发挥职能作用,坚持将教师队伍建设作为教育投入的重点,进一步提高教师待遇保障水平,着力加强教师培养培训和素质提升,支持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取得明显成效。围绕开展相关工作的四方面情况,马宏兵作如下介绍:

  财政部保障教师待遇水平稳步提高。各级财政部门在持续增加教育投入的同时,优化经费投入结构,教育投入更多向教师工资待遇倾斜,着力巩固完善中小学教师待遇保障机制和收入分配激励机制,不断提高教师工资收入水平,切实保障教师合法权益。2018-2022年,我国专任教师从1672.85万人增长到1880.36万人,年均增长3%。同期,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中教师工资福利支出年均增长8%,占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的比例从61%增长到63.4%,占比提高2.4个百分点。

  财政部支持师范生培养力度持续加大。财政部配合教育部制定实施新时代基础教育强师计划,加强高素质教师人才培育,增加紧缺薄弱领域师资培养供给。从源头上改善中小学教师队伍质量,加大对师范院校支持力度,提高师范专业生均拨款标准。2018-2023年,在落实现有生均拨款制度基础上,中央财政倾斜安排37亿元,继续实施师范生公费培养制度,吸引优秀青年报考师范院校和师范专业。2021年,财政部配合教育部制定实施“优师计划”,每年为832个脱贫县和中西部陆地边境县中小学校培养1万名左右师范生,“优师计划”师范生在校学习期间免除学费,免缴住宿费,并补助生活费。2022-2023年,中央财政倾斜安排“优师计划”相关经费3.4亿元。

  财政部支持农村教师队伍结构不断优化。2018-2023年,中央财政累计安排855亿元,持续支持实施相关计划和政策,引导教师扎根农村、服务基层。深入实施特岗计划,支持大批高校毕业生到中西部农村学校任教。实施“三区”人才计划教师专项和银龄讲学计划,鼓励优秀教师和退休教师到脱贫地区、民族地区、革命老区、边疆地区支教讲学,推动中西部和欠发达地区学校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落实乡村教师生活补助政策,按照“越是基层,越是艰苦,待遇越高”的激励机制,引导教师到欠发达地区乡村学校任教。

  财政部推动教师能力水平持续提升。2018-2023年,中央财政累计安排176亿元,重点加强教师队伍能力建设,提高教育教学水平。继续实施“国培计划”,每年培训校长教师超过100万人次,大幅提升乡村学校校长办学治校和教师教育教学水平。改革实施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建设国家级教师培养基地和企业实践基地,加强“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双师型”教师比例从2018年的34%提高到2022年的55%。财政部配合教育部修订职业学校兼职教师管理办法,支持、鼓励和规范职业学校聘请专业技术人员、高技能人才担任兼职教师,并明确职业学校可采取灵活多样的分配方式,合理确定兼职教师工作报酬水平。

  马宏兵表示,下一步,财政部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落实党中央、国务院有关决策部署,完善财政政策措施,优化财政支出结构,落实财政教育投入责任,教育投入更多向教师倾斜,支持培养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提高教师地位待遇。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服务教育强国建设为培养造就新时代教师队伍提供人事支撑

  本报讯(见习记者 朱英杰)在8月31日的教育部新闻发布会上,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事业单位人事管理司巡视员高云表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在中央政治局第五次集体学习时的重要讲话精神,坚决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配合教育部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指导做好公办学校人事管理工作,取得了积极成效。同时,围绕三方面工作介绍了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支持教师队伍建设的有关情况:

  加大基层教师招聘补充力度,优化城乡师资配置。高云表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会同教育部加强政策指导和服务,加大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公开招聘力度,连续四年印发做好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公开招聘工作的通知,重点保障中小学幼儿园紧缺学科师资需求,强化职业学校教师配备,落实基层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倾斜政策,进一步鼓励引导更多优秀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学校任教。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配合教育部积极拓宽教师培养补充渠道,扩大选人用人视野,持续开展公费师范生培养、中西部欠发达地区优秀教师定向培养计划,支持优秀退役军人到中小学任教,深入推进城乡义务教育教师交流轮岗和“县管校聘”管理改革,为艰苦边远地区和基层学校不断补充具有较高素质的优秀教师,提高基本公共教育服务水平,增强均衡性和可及性。

  进一步完善基层学校岗位设置管理,激励教师长期从教。高云还指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会同教育部加强对教师岗位管理工作的指导和支持,健全完善符合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需要和体现中小学自身特点的岗位设置管理措施,进一步激发中小学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2022年9月,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还会同教育部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完善中小学岗位设置管理的指导意见》,健全教师岗位等级设置,明确规定中小学可以设置正高级教师岗位,畅通中小学教职工的职业发展空间;优化岗位结构,授权省级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会同教育行政部门分学段、分类型科学设置教师岗位结构,适当优化调整中小学岗位结构比例。

  加强师德师风建设,不断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据高云介绍,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会同教育部坚持把师德师风作为评价教师队伍素质的第一标准,在招聘方面,要求充分发挥党组织的领导和把关作用,严格教师准入的思想政治素养和师德考察,招聘的教师要符合新时代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要求,确保教师招聘质量。在考核方面,落实《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考核规定》,对教师的考核突出价值、能力、贡献导向,注重考察师德师风等内容,充分发挥考核的指挥棒作用。在纪律要求方面,完善奖惩制度,严肃工作纪律,规范教师行为,引导广大教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高云表示,下一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将会同教育部门深入贯彻落实党管干部、党管人才原则,持续加强教师队伍建设,进一步深化公办学校人事制度改革,研究完善体现不同类型学校和不同岗位教师特点的人事管理政策,为推动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的人事人才支撑。

责任编辑:李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