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公众号
APP下载

首页 > 专题荟萃 > 特色专题 > 抗稳粮食安全责任十三省区政协协商座谈会 > 现场发言

跟随十三省(区)政协调研组一起探寻 从“一粒种子”出发,“河南粮”如何端上“世人餐桌”

时间:2023-10-19 09:02 来源:

  粮食总产量连续6年保持在1300亿斤以上,市场上1/2的火腿肠、1/3的方便面、1/4的馒头、3/5的汤圆、7/10的水饺产自河南……作为全国粮食大省,也是全国第一粮食加工大省,河南为保障国家粮食和重要农产品安全供给作出了重要贡献。

  从“国人粮仓”到“国人厨房”再到“世人餐桌”,河南粮食蝶变的“底气”从何而来?“密码”又是什么?10月18日,跟随“扛稳粮食安全责任”十三省(区)政协协商座谈会第一次会议调研组,一起来探寻!

  育好“一粒种”

  种业是农业的“芯片”。如何从源头上保障粮食安全?

  跟随调研组走进国家生物育种产业中心,这里规划建设了4150亩田间试验区和350亩科研设施区。“2018年9月6日,国家发改委在全面调研、科学论证的基础上,批复同意由河南省农科院牵头组建国家生物育种产业中心;2021年9月,河南省委、省政府决定在其基础上高标准建设神农种业实验室,9月23日正式揭牌运行,为首批省实验室。”中国工程院院士、河南省农科院院长、神农种业实验室主任张新友向调研组一行介绍,两大创新平台“错位发展、各有侧重、有效衔接、融为一体”,构建涵盖基础理论研究、核心技术攻关、品种选育与产业化的种业上、中、下游全链条创新体系。

  “我们新育成小麦品种15个、玉米品种19个、花生品种6个、芝麻品种4个。其中,‘郑麦379’‘郑麦1860’两个小麦品种2022年夏收面积均超过1000万亩。”张新友说。

  建好“一片田”

  建设高标准农田是巩固和提高粮食生产能力、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举措。

  调研组来到新乡市平原示范区高标准农田示范区师寨镇项目区,现场考察高标准农田建设情况。据介绍,平原示范区高标准农田示范区项目总面积10.98万亩,主要建设农田地力提升、田间道路、农田灌溉、农田输配电、农田防护与生态环境保护和农田信息化等七大工程。

  如何确保高标准农田建得成、管得好、用得起、长受益?平原示范区探索建立“投融建运管”一体化模式,做好“高标准农田+”文章,因地制宜打造“高标准农田+文旅”的师寨镇万亩智慧生态农业、“高标准农田+稻米”的原武镇稻米特色种植、“高标准农田+生态”的桥北乡沿黄生态观光农业、“高标准农田+种业”的祝楼乡科技育种农业4个特色产业片区,大力发展乡村文旅、特色观光稻米、良种繁育等产业,助推乡村振兴,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做强“产业链”

  延伸和拓展农业产业链,是提升农产品附加值的关键。

  “中国农业科学院中原研究中心主要围绕破解河南农业及产业链‘卡脖子’问题开展全方位协同创新,助力河南打造粮食生产核心区,建设现代化农业强省,为河南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走进中国农业科学院中原研究中心,该中心负责同志向调研组一行介绍。

  调研组还走进新乡千味央厨食品有限公司、河南心连心化学工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实地考察了解农产品深加工、农业企业发展等情况。

  打造“新高地”

  国家生物育种产业创新中心、神农种业实验室、中国农科院中原研究中心……随着一个个科研平台落地、一家家企业入驻,作为“农业新名片”“种业新高地”的中原农谷不断绽放新彩。

  中原农谷是河南省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河南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着眼现代化河南建设和乡村全面振兴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调研组一行走进中原农谷展厅、数智大脑展厅,详细了解了规划建设情况。

  据悉,中原农谷建设启动以来,该平台聚焦“基础研究、品种选育、繁种制种”,加速集聚种业创新资源,积极引入科研院所、人才团队、种业企业,开展核心技术攻关。目前,中原农谷已入驻省级以上科研平台53个。

  端上“丰盛餐”

  粮和农,始终在河南人心中重千钧。作为全国粮食大省,也是全国第一粮食加工大省,扛稳粮食安全重任,河南有责任、有担当!

  2022年,河南省粮食总产量1358亿斤,连续6年保持在1300亿斤以上,占全国的十分之一左右,居全国第二位;小麦种植面积稳定在8500万亩以上,产量超过全国四分之一,均居全国第一位。全省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5109家,全省面制品加工能力居全国第一位,粮油加工转化率80%,主食产业化率超过65%;顺应消费升级,河南还涌现出千味央厨、好想你、蜜雪冰城、卫龙等一大批把握市场风向变化的新业态食品龙头企业,进一步驱动全省食品产业转型升级。

  河南,正在向“世人餐桌”端上越来越丰盛的“河南餐”!

  (省政协融媒体中心刘杨 李彤 贾志昊)

责任编辑:魏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