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公众号
APP下载

首页 > 专题荟萃 > 特色专题 > 河洛文化 > 专家发言

从河洛文化中寻找人类发展的智慧

时间:2023-11-08 15:00 来源:河南省政协

  在中国传统文化界有这样一个事件:1988年7月,法国《堪培拉日报》刊登了几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在《巴黎宣言》中联名倡议——“如果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必须要回到2500年前,从中国孔子那里寻找智慧!”这让传统文化研究者为此而津津乐道。

  我们是否可以倡议:“如果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必须要回到中国,回到老家河南,回到客家人的故乡,回到客家人梦中家的源头,去寻找、连接、感悟、践行河洛文化,让河洛文明的曙光重新照耀中华大地。”

  大多人会把河洛文化当成一个地域的概念,即以古黄河与洛河交汇地区物质与精神文化的总和。

  其实要认识什么是河洛文化,首先需要解读河洛文化的标志——“河图洛书”。河图洛书是河洛文化的图腾、精华,如果能认清明白“河图洛书”,那么,就更容易理解河洛文化、中原文化、华夏文化。

  先秦众多的典籍记载:河洛地区、洛汭地区是远古帝王祭天和举行禅让帝位大典的地方,是河图、洛书的诞生地,是太极、八卦的发源地,是不折不扣华夏古文明的发祥地,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活水源头。

  如果说“河图洛书”是河洛文化的标识和图腾,那么,河洛文化最基本的核心就是——天地、阴阳,太极、八卦。

  《汉书》记载:“易道深矣,人更三圣,世历三古。”三圣指的是上古圣人伏羲,中古圣人周文王,近古圣人孔子。

  伏羲在河洛交汇处的画卦台,画出了先天八卦,这八个符号称之为“天”,他把这一整套规律传给中华大地的人们。周文王解读出了伏羲的先天八卦,八卦相叠演变成六十四卦,称之为“地”,把中华文明的规律编纂成了《周易》。到春秋战国时期,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孔子把这套体系定律看懂解读出来,增《易传》十翼,彻底落地形成了人伦道德体系。

  河图洛书、河洛文化是祖先把纷繁复杂的宇宙间一切的人、事、物系列化、简单化。演化运用其精髓的是古圣王,用来治理国家、管理民众、和平天下;军事家用作战略战争,医学家用来治病救人……,华夏文明中的佛道儒、政治、兵法、中医、教育、农业等,都是同根、同源、同理。

  体现在个体上,我们学习河洛文化正是解决如何让“身体健康、无病苦;心理健康、无烦恼;灵魂健康、无束缚。”

  有人认为河洛文化只是形而上的哲学、是义理考据派,或者是虚无不落地的,其实是对河洛文化的误解,这其中有几个历史节点:一是靖康之变金国灭北宋后,1279年蒙元与南宋崖山海战,宰相陆秀夫背着小皇帝跳海自尽,随之殉国的是十几万近臣精英,南宋灭亡,中华第一次整体被北方游牧民族所征服,一脉相承数千年的中华文明凋残断层。二是清朝满族统治天下,害怕汉传文化中实用有效、真实落地的精髓被掌握,而只允许学者从义理考据、从文字上去研究,科举考试方式也是标准化的八股文。三是1840年鸦片战争,是中华的转折点,之后甲午战争、八国联军侵华、节节败退被动挨打。人们归罪于中华文化的糟粕,认为这些仁义理智信的国学和经典,既不能当饭吃也不能当武器用,必须彻底推翻。

  虽然时代变化了,但规律规则不变,河洛文化的智慧体系可以经邦济世、修齐治平,有理论的高度,有落地的指导,藏在中华经典里,一部经典往往包含了华夏文明的全部资讯,需要立大愿,从经典起修,比如:“立德”需要研读《易经》、《孝经》;“立功”需要读《韩非子》、《鬼谷子》、《孙子兵法》;“立言”需要诵《道德经》、《大学、中庸》、《六祖坛经》。

  《左传》曰:“国之大事,在祀与戎。”讲的是对于古中国最重要的两件事祭祀和打仗,实则一是信仰,二是武力、军事。

  中华民族最基本的信仰,第一个是多神。比如:羲圣祠供奉的是中华人文始祖伏羲,新郑市文明始祖庙供奉的是黄帝,郑州城隍庙供奉的是汉将军纪信等。这个“神”并非封建迷信,而是人们心向往之的榜样、崇拜的偶像或传道授业解惑的老师。如果多神的信仰被攻破了,中华民族变成一神的信仰,那我们的文化将彻底变味。

  第二个是敬天。敬天是指人类与大自然和谐共生,祖先不提倡发展科技,认为是奇技淫巧,天道忌巧。《周易·系辞上传》第十一章载:“是故圣人以通天下之志,以定天下之业,以断天下之疑;……备物致用、立功成器以为天下利。”讲的是华夏先圣考虑问题不仅是人类,而是从天下的角度,做到的是人与自然包括动物植物相互顺应。在中华经典里记载有人与自然一整套的智慧,从伏羲氏一直到现在,这是西方人根本想象不到的。

  第三是法祖。祭奠祖先,是通过一种形式和仪式,表达我们对祖先的感激之情,就是承认老祖宗的智慧、精华、精髓;为往圣继绝学,我们要传承继承历代圣贤最高境界的学问。今天的黄帝大典、固始根亲文化节、华商节等都是通过祭祖、姓氏根亲的形式,深深地把民族的凝聚力呈现出来。河洛文化正是建立在这三个信仰体系基础上的。

  应该说河洛文化是一套智慧体系,有高度,有维度,有境界,甚至超越、升华到有形现实世界之上的无形世界,可用来更透彻的认知当下的物质世界,在物质世界发生的一切人事物、实相、本质是什么?中西科学家、哲学、艺术,遵循的探索世界的本源、源头是什么……。

  今天传承弘扬河洛文化,正是要明确信仰、坚定文化自信,提升生命的境界与维度,普传给当下最关键的这一代人。

  客家,英文称“Hakka”,不少专家认为:“Hakka”读音是从“河洛”二字古音音变而来,“客家人”即“河洛人”。

  “中原有旧族,迁徙名客家”,这些迁徙走的老中原人反而保留有河洛文化的遗风,是河洛文化的守护者、守望者,这是我们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强大基因所致,也是华夏文化源远流长,在四大文明古国中唯一不断的原因之一。

  让我们把目光收回来,看向客家人的祖源地,看向老家河南,看向河洛文化,这里有老祖先的大智慧,有人类生存发展、与自然共生共荣的秘密。

  自古得中原者得天下,客家人在其他地方皆是客,但在中原,在河南,在河洛,就是家,就是回家!不仅是心灵的家园,也有物质的家园!

  让我们心连心手拉手,共同传承河洛文化,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从自己做起,修身齐家,修己安人,共同推动地域和平、自然和谐,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和人类进步事业作出贡献!

  发言人:河南客家联合会秘书长王爽

责任编辑:魏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