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公众号
APP下载

首页 > 专题荟萃 > 特色专题 > 河洛文化 > 专家发言

客家母亲——客家文化的精神标识

时间:2023-11-08 15:04 来源:河南省政协

  缘 起

  今年2月,我赴河源市参加第十二届客家文化高级论坛。在前往河源的途中,在惠州逗留,“一自坡公谪南海,天下不敢小惠州”,主要是景仰观赏苏东坡在惠州的历史文化遗迹。在惠州期间,朋友知道我第二天将去参加有关客家文化论坛,在途经东江公园之际,突然泊车,引导我前去观看,一座立于东江之畔的客家女雕像。“客家女”三个大字由时任全国政协副主席叶选平题写。

  立于雕像前,很有感触。2013年6月,我曾赴长汀采风。从1995年起长汀每年都要举行一次公祭客家母亲河大典。写了一篇《凝望客家母亲的雕像》散文,参与了中国散文学会、江苏省作协联合举办的第六届全球华文母爱主题散文大赛中,荣获三等奖。

  11月6日,世界客属第29次公祭客家母亲河——汀江大典进行,许多客人结束后大部分前往赣州龙南参加世界客属第32届恳亲大会。

  为什么客家女性的形象均为母亲的形象?当时一念闪过,无暇多想。

  拓 展

  抵达河源市,尚有半天空闲时间,我独自前往河源市郊南园古村,南园古村(又名南国第一村)是广东现存规模最大、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最具代表性的客家古村落之一。

  在南园古村不经意间发现的一尊客家妇女敞开衣襟抱着孩子哺乳的巨石雕塑,走近一瞧基座上刻着“客家婚育文化园”几个字。怎么会在千年古村辟有这么一个文化园?后来我在河源博物馆也看到了这一出自《史记》中的记载,并第一次见识了“客娘”的提法。正是这一万五千名中原女子,第一次促进了大规模的汉越通婚,开始客家人口交流的融合,揭示河源客家生育文化的源远流长。

  “请问客从何处来,中原河洛是吾家。”客家起源于历史上的六次大迁徙,也有人说五次。万里长旋,衣冠南渡,垦荒拓植,生息繁衍,并由此诞生了客家民系和客家文化。

  不查则已,一查暗暗吃惊(我通过手机还进一步了解到,在梅州客家博物馆的广场有一尊名为《客家母亲》的雕像,在赣州龙南县的龙翔广场也有一尊《客家母亲》雕像)。在素有客家大本营的“客家四州”(广东梅州——世界客都、广东惠州——客家侨都、江西赣州——客家摇篮、福建汀州——客家首府)均有客家女性的雕像,而且均以客家母亲的形象示人。

  我为自己这个小小发现而激动,同时也为这一发现而不解。

  为什么客家雕像均为女性形象?为什么女性雕像均为母亲形象?

  求 索

  在长汀县南山镇有一个严婆田——一个女性化的古村落。

  由严婆田衍生的严婆信俗,成为全国唯一由女性号令引教的家风家训,是汀州客家唯一系统留存的崇戒律教,也是全国唯一一处“以严为律、以婆为尊”的女神信俗文化。2015年,龙岩市将“汀州客家严婆信俗”列入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在求索的过程中,还联想起我平生第一次走进长汀。那是1999年11月下旬,为接第16届世界客属恳亲大会在龙岩市举行,我有机会参与福建省政协闽西客家文化视察团,视察结束后,我在《中国政协》杂志2000年第8期上发表了一篇随访记《百川归海与海纳百川》。了解了公祭活动的来龙去脉。

  著名爱国华侨姚美良先生之所以会萌生这样的动议,是因为他1995年4月5日清明节应邀参加了黄帝陵祭祀大典,心灵受到了强烈的震撼!要增强世界客属的凝聚力,最好办法是公祭客家祖先。只有通过祭祖活动,才能把世界上的客家人团结起来,把客家祖地与世界客属连接起来。

  那么,哪里才是客家祖地呢?

  当年5月,海外游子姚美良作为顾问带领150多人的寻根谒祖团来到长汀和宁化。不来则已,一来就情不自禁、难以割舍。让姚美良认定了石壁、汀州,就是他多年来寻访的梦中故土,心灵归宿!

  姚美良是广东大埔人。在海外出生,为了从小汲取民族传统文化教育,父亲把幼年的他送回了故乡。他不以大埔作为自己的梦中家园,而以宁化、长汀视为客家人祖地,这固然与他开放包容的胸襟有关,与他念兹在兹的家园情结有关,更与他放眼世界、加强联谊、寻根谒祖、代际传承的责任与担当有关。

  公祭客家母亲河要有载体。母亲河让人联想起女性的形象,联想到黄河岸边那尊硕大的黄河母亲塑像。汀江既然为天下客家第一江,那么,应当也必须塑造一尊客家母亲的雕像。

  由姚美良先生捐资15万元,长汀县政府投资80万元,在长汀县城南五通桥边,在三面环水的半片街头,修建一座客家母亲园。

  后来,在梅州大埔县后人也塑有客家母亲雕像,成为韩江源上的标志性建筑,寓意着梅州地区与潮汕平原一衣带水,潮客两地同饮一江水成长。韩江从这里的三江(梅江、汀江、湄潭河)交汇处流经大浦流向潮汕平原地区。

  启 示

  纵观客家四州的四尊母亲雕像,从时间上看,或许是长汀率先塑立,但其他地方不约而同地均以展示母亲形象,这绝不是一个巧合的现象,而是有着共同的情感诉求、价值认定。

  认识客家母亲从身边开始。

  尽管客家四州的标识雕像均为高大的母亲形象,但有一个特点,都是普通的劳动妇女。以长汀客家母亲形象创作为例,客家籍画家谢成水在回顾创作过程中说过,以母亲作为塑造的对象,怎样将平面设计转化为立体雕塑,邀请非客家籍的著名雕塑家李维祀教授抵达长汀寻求灵感。为了给他一个直观的视觉,谢成水还从老家南山镇谢屋村的邻家妇女中挑选了一位,让她背着孩子当回模特。用普通塑造崇高,用平凡书写伟大!

  客家母亲是客家精神的养育者。

  母亲之于客家,是客家精神的养育者,更是客家精神集中体现者。

  客家精神作为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客家母亲身上,可以用柔、韧、刚三个字来概述,勤劳善良集中表现在“四头四尾”上(“家头教尾”:能相夫教子;“田头地尾”:能耕田劳作;“灶头锅尾”:能烧饭煮菜;“针头线尾”:能纺织缝补)。

  客家母亲体现了客家人的精神品质。客家女性身上表现的坚韧不拔,刻苦耐劳、勤俭质朴、自立自强、刚健果敢、聪慧能干等优良品质,在客家女性成为母亲后,言传身教给下一代,通过代际传承,逐渐成了客家人的优良传统。

  长汀率先竖立客家母亲雕像,同时也对客家母亲的认识作了深化。从当年是“母亲园”,2010年8月更名为“母亲缘”,一字之改,寓意迥然,别开洞天。

  以文化新使命重新赋予客家母亲形象。

  今年6月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出席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提出了一个“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文化新使命。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坚守中华文化立场,提炼展示中华文明的精神标识和文化精髓”。因此,借第17届河洛文化研讨会发出倡议:以文化新使命重新赋予客家母亲形象,历史上形成的“客家四州”,不约而同将客家母亲作为鲜明的标识,这绝非是个偶然的现象。将客家母亲奉为客家人尊崇的偶像,作为客家文化的精神标识,以此深入挖掘,进一步提炼客家母亲的精神特质,进一步在新时代下发扬光大!

  发言人:福建省政协研究室原处长戎章榕

责任编辑:魏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