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要以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对于提升产业发展质量、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具有重要意义。
产业兴则城市兴,产业强则城市强。近年来,河南聚全省之力推进新型工业化、打造重点产业链、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省政协十三届一次会议以来,河南省政协委员结合自身领域,为产业发展出点子、谋思路,助力结出“产业硕果”。
【文旅产业】
省政协委员焦红艳:打造在全国叫得响的黄河根文化核心发展区
加快转型升级,延伸优化产业链。依托我省深厚的文化资源禀赋,规划一个黄河流域文化核心发展区,推动文化创意、设计服务、教育培训、美食旅游、科技信息、智慧旅游等融入项目建设,打造在全国叫得响的黄河根文化核心发展区。完善政策配套体系,推进文化金融合作。设立全省高成长性服务业专项引导资金,重点支持文化产业公共平台建设、骨干企业培育、重点项目建设、特色文化产业和新型文化业态。保护历史文化遗产资源,搭建文旅产品开放平台。壮大产业主体,强化人才保障。扶持一批发展实力强、成长性较好的文化旅游企业,给予相关优惠政策,推动其做大做强,成为龙头骨干企业,增强示范带动效应。扶持一批“小而美”“小而优”的小微文化旅游企业,培育一批“文化+”新型文产企业。
【医养健康产业】
省政协委员张勤生:大力发展中医药产业,打造有特色的“豫药”品牌
大力发展中医药产业,打造有特色的“豫药”品牌。深入挖掘河南省在中医、中药上的传统优势,引进规模以上中医药企业,加强龙头骨干企业培育,加快发展具有显著中医药特色和针对中医优势病种的传统中药复方药物及中药创新药。鼓励龙头企业、优势企业和社会资本开展优质产品开发和工艺创新,提高产品附加值。建设优质、绿色道地药材规范化种植基地,为中药材深加工和产业化提供资源保障。
省政协委员熊异凡:提升康养地的整体品牌呈现力
加快产业融合与转型,提升养老产业经济效益。在乡村振兴和康养大健康的发展格局之下,积极针对各地优势,加速康养业和当地特色农业、旅游业相结合,演变为集休闲农业、康养农业、体验农业为一体的康养旅游产业,提升康养地的整体品牌呈现力。加大金融政策扶持与落实,提高养老机构建设的积极性。强化养老服务政策落实,加大养老产业支持力度。
【数字经济产业生态体系】
省政协委员任翔:从人才“破题” 助推河南数字经济产业生态体系构建
从人才“破题”,以人才队伍创新建设为抓手助推河南数字经济产业生态体系构建,通过“依托市场聚集人才、整合资源培育人才、政策发力帮扶人才”的方式,走出一条人才聚焦引进培育发展数字经济的有效路径,有力助推河南创新驱动发展,助力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
省政协委员朱芳直:推进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发展
重点打造龙头企业,强化行业带动能力。对我省数字经济领域优秀企业进行扶持,特别是数字经济领域中有潜力成为行业龙头的企业,为我省数字经济产业发展树立正面典型,推动整个数字经济行业发展。
完善产学研售协同体系,拓宽融合发展产业链条。重点深化校地合作、校企合作,搭建数字经济企业和高校及科研院所的合作平台,解决科研和数字生产信息不对称的问题。
营造本土开放合作环境,更好融入我省实体经济建设。尽快破解本土数字经济产业和实体领域发展合作不足的现状。
【特色农业产业化】
省政协委员丁凯:重点打造集种植、深加工、观光旅游、农业体验多元一体的特色农业产业化基地
加快制定国家级标准。建议省级农业农村、市场监管、商务等多部门对接国家部委,支持我省建立国家级农产品及其制品质检中心,联合地方指导特色农业在农产品选种、种植、加工和销售等全流程制定国家级标准等。
加大政策科技支持。建立符合地方特色的农产品研发实验室,开展农产品种子研发科研项目,从根本上提升农产品品质。开展农产品精深加工工艺研究,推动大蒜等农产品以及制品突破“食字号”,向“健字号”“妆字号”进军,不断提升农产品附加值。对于投资建设农产品深加工行业及智能仓储的企业,从资金、土地、人才等多方面做好要素保障工作。
加强宣传打造品牌。发掘农产品地域文化内涵,举办农产品历史、农耕、饮食、产品等文化展览,重点打造集种植、深加工、观光旅游、农业体验多元一体的特色农业产业化基地。
省政协委员张玲:构建地域特色分明的农产品产业链,助推农村三产融合
拓延产业链,提升产业融合水平。既要重视产业链的延伸,也要注意产业链的拓宽,要充分开发利用农业的多功能性,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关键。就河南而言,各地市要根据当地农业农村实际,发展壮大当地的主导和特色产业,构建地域特色分明的农产品产业链,助推农村三产融合,促进乡村全面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