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公众号
APP下载

首页 > 政协论坛 > 发言摘登

推动氢能产业技术突破能级提升

时间:2024-02-08 11:09 来源:河南省政协

推动氢能产业技术突破能级提升

——苗树群委员代表民盟河南省委会的发言


  氢能是国家“十四五”规划中的战略性新兴产业。近年来,我省已初步形成较为完善的氢能产业体系,氢能装备及燃料电池关键部件产业具备一定基础,工业副产氢年产量超过60亿标准立方米,可满足100万辆燃料电池家用车一年正常运行所需,为我省实现能源产业换道领跑提供了契机。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进一步研究解决。

  一、我省氢能产业存在的问题

  (一)制氢过程碳排放大。现有氢气来源高度依赖于化石燃料制氢和工业副产氢的纯化,制氢过程二氧化碳释放总量过大,难以达到低碳要求。绿氢刚起步、占比低。

  (二)关键核心技术不成熟。氢能利用整体效率不高,目前电解水制氢、氢燃料电池发电两个环节效率均为50%左右,“电—氢—电”整体利用效率仅为25%。氢能储运存在技术瓶颈,密度高、成本低的低温液态储氢和固态储氢处于产业化初始阶段。氢燃料电池关键核心技术“卡脖子”,技术与成本制约严重,车辆制造运营靠财政补贴,双极板表面处理、膜电极喷涂等关键技术和设备有待突破,车用燃料电池空压机、膜材料等部分关键零部件、核心原材料进口依赖度高。

  (三)专业研究力量不足。尚无高校和科研院所开设氢能学科,人才培养主要依托能源动力、能源化工和材料等传统学科,人才培养精准度、知识深度和前沿性不足。省内氢能基础研究、产业应用研究及中试测试平台亟需建立完善。

  (四)产业支持政策不完善。各地各职能部门政策不一、衔接不畅。如加氢站规划、建设和运营管理等尚无统一归口部门;按目前政策要求,制氢需在化工园区进行,富余新能源电解水制氢存在政策瓶颈。

  二、相关建议

  (一)省级统筹,以“双碳”目标为引领规划布局氢能产业。科学布局副产氢化工项目和电解水制氢项目。推广工业副产氢与CO2合成制醇基燃料项目,支持“醇基燃料+增程式”车辆市场化应用,拓展新能源应用方式。出台新能源分布式电解水制氢管理规范,在化工园区外试点建设风光互补发电制氢系统,将风光基地不稳定发电用于就地制氢。

  (二)坚持创新驱动,实现核心技术突破。以谋划实施省重大创新项目为抓手,推动企业、高校和科研机构建立联合研发攻关机制,提高关键共性技术供给能力。集中优势资源联建若干氢能技术研发中心、重点实验室、企业技术研究院等创新载体,最终实现关键核心技术突破。

  (三)完善培育机制,“分层次、多类型”引育人才。以重点研发专项和重大工程为依托,实行“人才+项目+基地”一体化培养,建立全链条人才团队引进、培育机制。把氢能产业认定为特需行业,在高层次人才认定、重点研发专项、重大科技专项申报等方面予以倾斜。

  (四)强化政策扶持,推动产业集群发展。精准支持企业氢能研发、制造等环节的技术资金需求,引进国内外相关龙头企业来豫发展,鼓励产业技术研发和商业模式创新,打造全国储氢供氢产业区域中心、氢能高端装备及氢能汽车生产基地。

  (来自省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发言)

责任编辑:魏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