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双轮驱动型金融助推重点产业链提升
——赵紫剑委员代表无党派人士界的发言
党的二十大报告对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作出了全面部署。围绕构建具有区域特色和比较优势的现代化产业体系,省委省政府先后出台多项财政金融政策,推动重点产业链全链式改造提升,在金融体系市场化发展的同时,依托财政支持建立风险补偿、费用补贴、引导基金等运作方式,提升了金融支持产业发展实效,但在施行过程中,我省“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的双轮驱动型金融实践运行机制和实际效果还需进一步完善提升。
一、存在问题
(一)财税金融政策的协调性有待提升。当前财税与金融体系之间的联动性仍存在一定的脱节,尤其是基于企业成长的要素投入链、创新流程链和产业发展链的政策协同整合度不够,部分科创金融业务存在政策性资金不稳定、成本倒挂等影响可持续发展的问题,实施细则和考评机制有待完善。
(二)金融支持产业提升精度尚需加强。金融产品和服务供给尚未形成与产业转型发展同频共振的行动模式,在24个万亿GDP城市中,郑州工业增加值占比居中,增幅不高,产业结构自主创新能力仍然偏弱,新兴产业引领作用不够强,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性仍显不足。
(三)链条培育企业融资渠道相对单一。重点产业链条上处于培育期的企业达不到享有政府风险分担补偿的政策型门槛,自身缺乏抵押担保,与其相匹配的风投创投基金尚不能满足需求,融资渠道较为单一,业务发展遇阻。
(四)政府产业引导基金运作管理不顺。主要存在着基金定位不清晰、运作目标不聚焦、子基金申报不顺畅、项目招引能力不足、返投比例过高、社会募资难、退出渠道少、考核机制滞后、尽职免责和容错纠错机制不完善等问题。
二、对策建议
(一)健全政策性风险补偿和费用补贴机制。补充完善融资担保风险补偿奖补机制,进一步提升地方政策性融资担保风险补偿机制的落地性;增强科技创新再贷款、支小再贷款支持,鼓励科技信贷专营机构创新机制持续深耕;确定科学的科技保险保费补偿比例,增强企业运用科技保险管理经营风险的积极性,加强科技保险相关政策的宣传。
(二)提升多层次资本市场助推产业转型实效。聚焦上市奖补政策的落地性,加强考核激励,提升实施效果,调整奖补时段提升适配性,鼓励拟上市企业与中介机构双向选择;利用不同板块特色挖掘企业发展潜力,推动重点行业企业错位上市,壮大产业集群;组建企业上市培育导师团和评估委员会,建立企业核心价值持续培育机制。
(三)发展多元股权融资推动资本赋能产业升级。充分发挥外地头部机构的基金投资管理优势和产业导入优势,融合本土投资机构的企业资源优势,引培并重提升创投基金实力;联合创投基金和三方服务机构,针对科创企业成长和融资难题提供一体化对接方案。
(四)加强政府产业引导基金全流程运作管理。明确各类基金不同定位,强化市场运作,量质并重提升引导基金能级;以具有较强带动力的“链主和链长”为支点,项目带动,整体布局;聚焦运作目标,理顺子基金申报流程,完善尽职免责和容错纠错机制,关注整体效益和最终目标;注重招商和产业引导目标的实现,激发基金活力,提升对区域经济的带动效用。
(五)围绕产业链完善精准对接和征信服务体系。组建专营机构或平台打造企业创新发展融资服务共同体,构建开放合作新生态;整合各部门、各渠道的多元化数据信息,线上线下相结合对企业精准画像、信用评级和动态预警,有效平衡风险和效益,兼顾金融安全与产业发展。
(来自省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发言)
责任编辑:魏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