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2024年9月4日,《人民政协报》“理论实践”版头条“主席论坛”栏目,刊发河南省政协副主席戴柏华署名文章《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取向 加强人民政协反映社情民意、联系群众、服务人民机制建设》,现予以转载。
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取向
加强人民政协反映社情民意、联系群众、服务人民机制建设
戴柏华
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为了人民而改革,改革才有意义;依靠人民而改革,改革才有动力。”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明确提出,“加强人民政协反映社情民意、联系群众、服务人民机制建设”。这是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取向、更好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必然要求,也是人民政协履行职能的应有之义。我们要抓紧深入研究,推动《决定》的“大写意”转化为“工笔画”“施工图”。
健全社情民意汇集机制,深入掌握群众所思所想所盼。反映社情民意是政协联系群众、服务人民的重要形式。要充分利用政协位置超脱、联系广泛、沟通便捷等优势,把反映社情民意与协商议事、提案办理等工作紧密结合起来,进一步延伸“触角”、拓宽“渠道”,更好地吸纳民意、汇聚民智。要强化委员主体作用。把汇集社情民意工作融入委员履职全过程,进一步畅通委员议政建言“直通车”,健全反映社情民意工作反馈机制,领导同志有关批示和相关部门办理情况,应及时向政协通报。鼓励委员在开展视察调研、协商议政、民主监督等履职活动中倾听群众心声、回应群众关切。要完善经常性走访机制。引导委员在中华民族传统佳节等重要时间节点,开展团结联谊、走访慰问活动,运用“小板凳谈心”“敲门听民意”等多种形式,和群众面对面、心贴心交流,及时了解界别群众思想动态、生活状况和愿望诉求。要拓宽民意汇集渠道。鼓励委员通过委员读书、委员会客厅等平台,用好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结合委员本职工作、专业领域和群众关切,科学设置互动话题,加强与网民“屏对屏”交流,听民意解民忧,走好网上群众路线。健全舆情民情主动收集机制,紧扣党政中心工作、舆论关注热点,主动联系相关领域委员征求意见建议,并通过委员广泛了解界别群众意愿,把各方面各阶层新情况、新问题和建议及时收集上来,加强汇总分析研判,增强工作精准度针对性。
健全委员联系界别群众机制,让群众感到政协离自己很近、委员就在身边。政协委员来自界别、依托界别、代表界别,由界别协商产生,密切联系界别群众是政协委员的应尽职责。要认真落实省政协领导干部联系界别联系委员、党员委员联系党外委员、委员联系界别群众“三联”工作机制,推进委员联系界别群众工作走深走实。要搭好联系平台。建好用好“委员之家”、委员工作室(站),推动委员常态化进驻“委员之家”、委员工作室(站),织密委员联系界别群众网络,打通联系群众的“最后一公里”。健全由专委会联系指导委员工作室(站)的工作机制,促进委员工作室(站)工作规范运行、有序开展,为委员开展学习交流、联系走访、调查研究等履职活动提供平台载体。要创新联系方式。建立健全专委会界别联系人工作机制,鼓励委员依托专委会,以界别名义就本界别重大问题深入基层开展履职活动,建立健全专委会联系专家、委员帮扶困难群众等机制,推动委员深度融入界别群众。支持委员依托“委员之家”、委员工作室(站),在其工作地、居住地就近开展联系群众工作,当好党的政策宣传员、思想政治引领者、界别群众贴心人。要健全激励机制。建立委员联系界别群众工作清单,将落实情况记入委员年度履职档案,作为委员年度述职的重要内容、评优评先的重要依据,增强委员履职积极性,促进联系界别群众工作规范化、制度化。
健全政协履职服务人民机制,不断增强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坚持履职为民,聚焦解决好人民群众切身利益问题献计出力,深入开展委员履职“服务为民”等活动,切实把履职成果转化为人民群众的幸福指数。要健全围绕群众身边“小事”协商建言机制。利用“有事好商量”等协商平台,鼓励委员围绕群众身边“小事”,开展小范围、即时性的协商,切实帮助解决实际问题,让群众看到变化、得到实惠。依托智慧政协搭建协商议事移动平台,把协商活动从会议室延伸到社区、农村,提升基层协商议事的便捷性实效性。要健全涉民生提案跟踪督办机制。将涉民生重点提案办理与开展协商式民主监督结合起来,促进提办双方深度协商、充分互动,运用民主监督方式跟踪问效,切实提升办理质量。开展提案办理“回头看”,推动涉民生重要提案跨年度跟踪督办,结合新的形势、新的政策,持续推动工作,解决实际问题。要健全为民办实事常态化机制。推动委员送法、送医、送科技等进社区、进校园、进企业、进乡村常态化长效化,经常性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等活动,鼓励委员立足岗位实际,发挥专长优势,身体力行办好民生实事,投身公益慈善事业,深入基层、深入一线帮扶困难群众,以实实在在的惠民举措暖民心、聚民力,协助党委政府不断增进人民福祉。
(作者系河南省政协副主席)
责任编辑:魏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