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普遍性和特殊性是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的重要特征
1.从人类文明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辩证关系看,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目的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推动世界各文明竞相绽放、绚丽多彩。习近平总书记这样说:“任何一个民族的文明要真正在人类文明的版图中占有重要位置,真正成为一种世界文明,就不仅要反映、体现自身的价值,而且要反映、体现全人类的共同价值。”这是在马克思主义文明观科学认知的基础上,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人类文明的普遍性,强调不同文明之间要正视差异、彼此尊重、互学互鉴、和而不同,真正展现通向人类文明新形态与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的一致性。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特殊性根源于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和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根植于中国国情、历史传承的优秀文化,是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成其自身而与其他文明相区别的根本属性,但又兼具与世界各文明体系因交流互鉴而呈现的多彩多姿。因而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既有“中国特色”的特殊性,又包含着人类文明进步成果的普遍性,二者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辩证关系。
2.从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普遍性和特殊性特征蕴含的思想文化价值方面看,只有立足中国传统文化实际,才能反映、体现、彰显全人类的共同价值;只有正确处理好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深刻理解和把握好普遍性和特殊性的思想文化价值及作用,才能不断地更好地推进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
二、正确认识传承河洛文化推进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的价值意蕴
1.河洛文化构成的系统性。河洛文化源自地域性的知识、要素、精神、文化价值的深厚积淀,包含着诸多文化形态,对河洛人的思想、心性、价值观念、生命意义、存在方式、生存样态、行为方式、思维方式,以及深沉的民族心理结构产生持久影响,是探讨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他人、人与自身关系的思想文化大系统。河洛文化的四类十七种当代表现形态,既承载着千百年来的文化积累,在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中融合吸收,将生动展示河洛文化的传统与现代、个性与内在人文精神,完整展现出河洛人的精神生活与日常实践,更是河洛人身份归属的精神纽带与当下交往内容的重要载体。
2.河洛文化彰显的文化价值。河洛文化体现了与中华文化一致性的和谐与互促,又有多样性的“和而不同”。新时代的河洛文化,成为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生长和发展的社会性客观基础。我们必须适应社会多元、多变的发展趋势,深刻理解河洛文化的丰厚文化价值,全面把握河洛文化的内涵要义,坚定河洛文化自信,守好中华文化之根脉,高扬河洛文化主体性。
3.河洛文化赋能的实践价值。习近平总书记说:“只有全面深入了解中华文明的历史,才能更有效地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更有力地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河洛文化推动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的实践性,一定要将世界文明、中华文明、社会主义文明和河洛文明相互贯通,形成大格局、大视野、大气象,彰显河洛文化对世界文明兼收并蓄的博大胸怀;河洛文化影视作品、动漫和经典著作等的国内弘扬到国际传播经验交流,向世人讲好河洛故事到远赴境外海外的交流展示,所蕴含的理念与智慧,通过跨越时空、超越国度,为世界文明的发展进步提供借鉴和启迪。
三、河洛文化在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中的根本遵循
1.河洛文化是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重要基础。河洛文化有两层重要含义:一是寻求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根文化,是认识事物的客观规律;二是寻求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内核文化,是中华文化的主要源泉。河洛文化与中华民族文化的深度融合与创新发展形成了当今优秀中华文化,是认识事物的客观实际。我们要在认识客观规律和客观实际的基础上制订科学正确的行动路线和方案。
2.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建设河洛文化的目的和归宿。研究好河洛文化的新发展,就是要付诸实践和行动,使党中央的真知发挥作用,使现实世界得到改造。但是,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具有阶段性、相对性,自然界和社会的奥妙是无穷的、发展是无尽的,人们在科学技术、社会实践发展的某一阶段,只能对客观事物认识到某一程度,而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从一开始就完完全全地把事物认识透彻、把方向看得清楚;研究好河洛文化的新发展,就是要在继承前辈学人治学精神的基础上,建立河洛文化研究的学术规范,打造河洛文化研究可持续发展新平台,整合各学科的研究力量,凝聚研究特色,汇聚研究成果,扩大学术影响,提升学术质量,将河洛文化研究与时代相结合,回答世界之问、时代之问、中国之问、人民之问、河洛之问,助力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
3.在守正创新中全面推进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坚定守正创新,坚守河洛文化立场,激扬河洛文化新活力,对于推进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至关重要。“知常明变者赢,守正创新者进”。坚持守正创新,是研究河洛文化的重要思想方法,也是河洛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重要途经,更是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客观需要。河洛文化研究经历了一段时期的较快发展,我们要正视目前面对的困惑和问题,需要进行总结和思考,需要以历史观和文化观的视角,既要坚持唯物史观,对河洛文化历史的研究对象、主题、理论方法、发展路径等进行新的探索,又要注重贯通的视野和整体观念,积极吸收其他学科的研究经验与研究方法,推动学科的交叉融合,推出有思想穿透力的河洛文化研究精品力作,研究河洛文化事象的形成、发展和变化及其规律,服务于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国家重大战略需求。
发言人:广东省社会科学院原副院长,二级研究员温宪元
责任编辑:魏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