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公众号
APP下载

首页 > 专题荟萃 > 特色专题 > 河洛文化 > 专家发言

论河洛文化与客家文化之关系

时间:2024-10-25 16:49 来源:河南省政协

  河洛文化是产生于河洛地区的文化,即黄河与洛水交汇处的广大地域的文化,以洛阳为中心涵盖河南全省。

  关于河洛文化的内涵、历史演变及发展过程的划分等,许多学者作过研究,有许多观点,在此不多赘述。

  客家文化是由客家人创造的文化,产生于客家聚居区。所谓“客家”,是指晋唐以来的中原(或者说北方)移民进入到以闽粤赣交界区域为核心的地域,中原移民与该地域原住民结合,繁衍发展而成的一支汉民族民系。这个民系不仅在体质上保存了晋唐宋时代中原人口的许多基因,在文化上传承了许多晋唐宋时代中原文化的因素,如语言上的中原古韵、精神特质上的汉民族特征等。源自于河洛地区的客家先民来到南方之后,必然传承河洛地区的文化,又必然在新的生存环境中演变河洛地区的文化,这种演变是一种创造,一种在特定生存环境下秉承河洛文化精神而在文化内容、文化形态上的创新性发展。

  关于客家文化与河洛文化的关系,本文认为,二者之间基本的关系是河洛文化是客家文化的根文化,或者说是母文化,客家文化是河洛文化的创新性发展。在当今新时代仍然需要将河洛文化和客家文化创新性发展。

  之所以说河洛文化是客家文化的根基,或者说母文化,是因为客家文化传承了河洛文化的核心文化,即河洛文化的核与魂。河洛文化的核与魂形成于春秋战国时期,主要内容有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崇礼尚乐、尚中贵和、天人合一、尊祖孝悌。春秋战国之后,河洛文化的发展经历了秦汉经学、魏晋玄学和北宋理学等几个发展阶段,但文化的核与魂没有变,无论是董仲舒的“三纲五常”理论,还是魏晋文人援老庄释《周易》的玄学,及北宋张载等人的理气论,其灵魂与核心都没有变,不过是在理论的构建上呈现了新的形态。

  客家文化核与魂的形成,正是通过河洛移民迁入南方后代代相传河洛文化精神,通过国家的文化教育及家族的传承等,使客家人传承了河洛文化的核与魂,即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崇礼尚乐、尚中贵和、天人合一、尊祖孝悌等同样是客家文化的核与魂。特别是客家人生活在山地多的环境中,生活环境比较艰困,特别需要自强不息、坚韧不拔、吃苦耐劳、开拓进取的精神与素质,正由此而形成了客家人特别能吃苦和特别能开拓进取的精神特质;客家人在山地丘陵多的生活环境中,特别需要团结协作、宽厚相处、诚朴厚道的素质与性格特征,也正由此形成了客家人特别朴实厚道、诚恳待人的性格特征;同样,山地多的生活环境,客家人很好地传承了崇礼尚乐、尚中贵和、天人合一、尊祖孝悌等的河洛文化(也是国家文化)精神与性格特质。

  之所以说客家文化是河洛文化的创新性发展,这是因为来自于中原地区的移民,进入到南方这样一个百越族为土著的生活环境中,必然要融合到这样一个生活环境中。这种融合,不仅是血缘的融合,后代的繁衍,同时也必然是文化的融合、心理和精神特质等的融合。正是这种融合,河洛文化在客家聚居区得到创新性发展,形成了客家文化。客家文化对河洛文化的创新性发展表现在:

  一是语言文化。客家话既保持了唐宋中原的古韵,又在闽粤赣特定的生存环境中吸收了当地畲瑶民族的语言因素而形成独具特色的语言,成为中国的七大方言(官话、吴语、湘语、赣语、闽语、粤语、客语)之一,这是对河洛文化的传承,又是客家人在特定地域生存环境中的创造。

  二是宗教与民间信仰。信佛信道是明显的河洛文化传承,也是汉民族共同的文化传承。但客家人对佛道的信仰又有明显的地方特色,如闽粤赣三角区的客家人之所以特别迷信巫觋,这和他们的生存环境有关,山岭重重的封闭环境中,中原移民与当地畲瑶民族融合的过程中保存与吸收了当地土著的原始信仰。闽粤赣的客家特别崇信风水, 风水术可以说是河洛文化的传承,又是客家人在特定地域环境下对河洛文化的演变与特定地域的文化创造。

  三是精神特质与国民性。无论是晋末、唐后期、宋后期移民南方的中原士民,所承载的河洛文化都是已成为中国正统的、以儒释道为主干的核心思想文化,所富有的国民性都是经过了儒释道塑造的国民性,背负着三纲五常、忠孝节义、仁信礼智、老庄思想、佛教信仰等来到南方。到南方后聚族而居,这些以儒家思想为主干的正统思想传承的途径之一便是家族教育,其二是府州县学校、书院、私塾组成的正统教育网络。作为土著的畲瑶族人,经与中原汉族人的融合,融入到了汉民族中,接受了汉文化的塑造。因此,客家的精神特质,首先是显现了中原正统文化塑造出的精神特质,如重伦理、讲礼节、敬祖先、睦亲族、尚忠义、隆师道等汉民族的精神特质和民性。但客家人在特定的山区艰苦生活环境中,又强化和突显了原本也是汉民族正统精神特质的一些方面,如刻苦耐劳、开拓进取、勇于冒险、艰苦奋斗、勤劳俭仆、热情好客、诚朴率直等。

  此外,建筑文化、民俗文化、山歌和采茶戏、饮食文化等,同样是既传承了河洛文化又是客家人在特定生存环境中的创新。

  要特别强调的是客家之所以成为汉民族中的一个民系或汉民族中的一个族群,而没有成为别的民族,正因为这个民系或族群的文化和民性主要传承了中原汉民族也即广义的河洛地区的文化和民性,但在特定地域的生存环境中又有富有地域特色的文化创造和民性突显,因而使得客家既是汉民族又有别于汉民族的其他民系,而使客家成为了客家。

  当今时代,从世界的角度看,正是习近平总书记所说“百年未有之大局”;从全国的角度看,我们正处于一个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时代。无论是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还是改革开放与社会义建设的新时代,都需要我们客家人守正创新,坚守河洛文化和客家文化的核与魂,即如前所说的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崇礼尚乐、尚中贵和、天人合一、尊祖孝悌等文化精神和价值追求,同时,又需要结合时代的特点和时代的要求,从文化形态和精神实质上将河洛文化与客家文化创新性发展和创造性转化。

  发言人:江西省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所长、《农业考古》主编,研究员施由明

责任编辑:魏蔚